首页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29章 弟子规(1)
[1]过:不对,错误。[2]更:改正,窜改。[3]入:采取。[4]号:大声抽泣。[5]挞(tà):鞭打。
【注释】
[1]力:尽力。[2]具:筹办,购置。[3]谨:当真。[4]贻(yí):遗留。
当哥哥姐姐的要和睦弟弟mm,当弟妹的要晓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之间敦睦相处,一家人其乐融融,孝道就表现此中了。相互把财物看得很轻,痛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涵谦让,仇恨之事天然消逝。
[1]循:合适。[2]称:相称。[3]则:原则,标准。
【译文】
对待叔叔、伯伯等父辈,要如同对待本身的父亲一样恭敬孝敬。对待堂兄表弟,要如同对待本身的胞兄一样尊敬和睦。
[1]方:合法,恰好是。
父母呼,应勿缓[1],父母命,行勿懒[2]。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3],须顺承[4]。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1]。斗[2]闹场,绝勿近,邪僻[3]事,绝勿问。
[1]略:忽视。[2]斗:打斗。[3]邪僻:险恶怪诞,不端庄。
事虽小,勿擅为[1];苟擅为,子道[2]亏。物虽小,勿私藏[3],苟[4]私藏,亲[5]心伤。
【注释】
现在中国的学龄儿童因为自幼娇惯,多少都贫乏为人处世的杰出教养,而《弟子规》所包含的深切理念如孝、悌、谨、信、仁等,是当代中国人所日渐缺失的东西,而其内容是人类应当遍及遵循的行动标准,放之四海而皆准。鉴于此,我们持重地建议大师一起来学习和实际《弟子规》吧!
步安闲[1],立端方;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2],勿跛倚[3];勿箕踞[4],勿摇髀[5]。
[1]规:原则,标准。[2]训:教诲,训导。[3]悌,通“弟”,表示弟弟畏敬兄长。[4]谨:出言慎重。[5]信:诚信。[6]文:文献文籍。
[1]勿:不要,不成。[2]呼名:直呼姓名。[3]见:夸耀。[4]疾:跑,疾走。[5]揖:古时的拱手礼。[6]恭:恭敬。
父老立[1],幼[2]勿坐,父老坐,命[3]乃坐。长辈前,声要低,低不闻[4],却非宜。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1],勿触棱[2]。执虚[3]器,如执盈[4];入虚室,如有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厥后,清朝的贾存仁对它又做了订正和改编,并将书名改成《弟子规》。“弟子”是指统统圣贤人的弟子,“规”字说文解字拆分为“夫、见”两字,意为大丈夫的观点。以《论语》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博爱众,而亲仁,行不足力,则以学文为中间。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诲门生为人处世的标准,做到与典范同业为友。《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以简练的说话对儿童停止初期发蒙教诲,灌输儒家文明的精华,是教诲后辈养成忠诚家风的最好读物。
【译文】
[1]骑:骑马。[2]乘:乘车。[3]过:走过。[4]犹:还,还要。[5]待:等候,这里指在原地等候。[6]百步余:约莫百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