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5章 三字经(4)
有连山[1],有归藏[2],有周易[3],三易详[4]。
中国传统的礼义品德中很大部分直到明天还是无益的。所谓“开卷无益”,也需求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态度去学习和担当。
【解读】
【译文】
老子主张“有为而治”,其思惟是朴实的辨证法,其学说对中国哲门生长具有深切影响。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平静有为”的思惟,他以为道给了我们形貌,天赐与我们形体,我们不要因为好恶而侵害本身的赋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虑人该当度过一个如何的生命路程,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深思人生,超出了任何知识体系和认识形状的限定。他的哲学是关于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虑具有终究的意义。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惟体系被思惟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译文】
【译文】
【解读】
[1]荀:荀子,名况,著有《荀子》。[2]扬:扬雄,著有《太玄经》《法言》二书。[3]文中子:王通,著有《元经》《中说》二书。[4]老:老子,李耳,著有《品德经》。[5]庄:庄子,名周,著有《庄子》。
【解读】
[1]连山:书名,相传为伏羲氏作,又称《连山易》。[2]归藏:书名,相传为黄帝作,又称《归藏易》。[3]周易:书名,周文王、周公、孔子作。[4]详:详确,晓得。
[1]传:讲解经籍的注释笔墨。[2]公羊:《公羊传》,也称《春秋公羊传》,公羊高着。[3]左氏:《左传》,也称《左氏春秋》,左丘明作。[4]穀梁:《穀梁传》,也称《春秋穀梁传》,穀梁赤作。
夏传子[1],家天下[2],四百载[3],迁[4]夏社[5]。
【解读】
【译文】
经籍和子书都体味贯穿后,能够再学习史乘,讲求各朝各代的世系,体味它们的兴衰委曲,从汗青中接收经验。
【解读】
【译文】
【解读】
【解读】
曰国[1]风[2],曰雅[3]颂,号四诗,当讽咏[4]。
【译文】
自羲[1]农[2],至黄帝[3],号三皇,居上世。
【译文】
【译文】
“四书”熟谙晓得,《孝经》融会贯穿,那么便能够学习儒家的“六经”了。
【译文】
【注释】
汤伐[1]夏[2],国号商。六百载,至纣[3]亡。
【注释】
【解读】
[1]经:指儒家典范。[2]方:才、当。[3]子:诸子百家之作。[4]撮:撮取。
《尚书》是很有代价的汗青质料,从内容方面来看,近似于现在国度当局的相干档案,若加以研读,可增加我们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体味。
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凡是史籍典范、官方传说,对尧都是赞美有加。他非常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办理国度又推行仁义,既是令人敬佩的品德典范,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君王表率。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达的舜做担当人,传贤不传子。当然,舜也不负众望,担当了尧的精力,到处以身作则,令人向善齐贤,身材力行地推行杰出的品德品格,达到管理好国度的目标。现在人常用“尧天舜日”来描述承平乱世,用“尧舜之治”作为后代德政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