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伤寒杂病论 > 第1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我的书架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芍药甘草汤方: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忌讳。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 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桂枝去皮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斯须,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成令如水流浪,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2、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成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7、阴数六故也。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15)太阳病,下以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半夜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故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半夜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推荐阅读: 彪悍老师:最美私校女皇     格兰西斯     潘德的预言之千古一帝     山神在都市     海贼王之反派     一吻定情,学霸太腹黑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王者荣耀之无限吞噬系统     3年高考5年逃命     我的100次穿越之旅     痞子女王     迟到的丘比特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