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伤寒杂病论 > 第1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我的书架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7、阴数六故也。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半夜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故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半夜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白虎加人参汤方: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调胃承气汤方: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桂枝去芍药汤方:

(15)太阳病,下以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白芍药 甘草各四两,炙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盩盩(shū),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21)太阳病,下以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当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斯须,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成令如水流浪,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2、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推荐阅读: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怪你浓情似酒     穿越之开棺见喜     柯学验尸官     军痞农女:山里汉子,不限宠!     天才儿子鬼医娘亲     婚姻密码     江湖滴滴     尽欢     白月光别追了,我选火热红玫瑰     孔门商女:傲世女当家     医妃毒辣辣:鬼王,宠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