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伤寒杂病论 > 第8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我的书架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当归四逆汤方: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成下;此亡血,下之死。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36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斯须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乌梅丸方: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倒霉,唾脓血,泄利不止者,难堪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334)伤寒,前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不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为痹。

(34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364)下利清谷,不成攻表;汗出必胀满。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能人可四两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昼半夜愈。以是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呼应,故期之旦昼半夜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不足,必发痈脓也。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40)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330)诸四逆厥者,不成下之;虚家亦然。

(376)呕家有痈脓者,不成治呕;脓尽自愈。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略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推荐阅读: 最强敛财专家     重返1982     唐朝最佳闲王     神级黄金指     婚深情浅:总裁狠狠爱     横刀     凶车中介     符定山河     染指成婚,总裁大叔太撩人!     死神红包     [快穿]永远不要爱上我     传奇大巫师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