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宗子与第六子已病故,现在以次子王凝之为长,三子王涣之、四子王肃之、五子王徽之和季子王献之,在后代,王羲之七子以王献之名誉最大,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是晋代书法的两座岑岭,其次便是王徽之,那雪夜访戴的王徽之、居不成一日无竹的王徽之、纵情声色不拘礼节的王徽之,比其父王羲之、其幼弟王献之更具魏晋风采,时人敬佩其才而鄙薄其行,但究其操行除了无礼放荡以外,并无其他污点——
陈操之与丁异、丁春秋父子入天师道场参拜三清、三官,就见杜子恭亲身陪着两位青年公子出去,这二人面貌酷似,若非春秋略有差异,真如孪生兄弟普通,那年长一些的约莫二十3、四岁,头戴细纱小冠,身穿素白单襦,身高七尺,面貌端秀,一入道场便蹑足噤声,径向水官大帝座下拜倒,明显是个虔诚的天师道信徒;那年幼的约莫二十岁摆布,也是乌纱小冠,缓带轻袍,身高七尺有奇,面貌娟秀,端倪举止更有一种轻飏飞动的神采,非常惹人谛视。
陈操之心道:“琅琊王氏后辈公然气质不俗,难怪渡江四十余年以来始终保持得住顶级门阀的职位。”
想着阿谁才傲岸气的谢道韫说出“不料天壤中乃有王郎”如许含怨的话,陈操之也不由为之欣然,人间事不快意者十之八九,高门大族的婚姻也是可贵幸运。
陈操之谢过杜道首嘉奖,与丁异父子去天师道场参拜三清和三官,刚走到大厅廊下,听到杜府管事吃紧来报,琅琊王氏的两位公子连袂来访。
丁异是本县名流,杜子恭与孙泰亲身出迎,孙泰见到陈操之,便即对杜子恭私语了两句,白发童颜的杜子恭微微点头,先与丁异见礼酬酢,然后目视陈操之,待陈操之上前见礼,便笑呵呵行礼道:“你便是陈操之,前两年跟从汝母来此还是个孺子,未想本日一见就已是风韵翩翩美郎君了,江左卫玠之名实不虚传啊。”
丁异浅笑道:“杜道首好大的面子,义兴周氏、会稽孔氏都派人来道贺,竟连琅琊王氏都有人远道来贺他嫁女,这岂是钱唐杜氏应有的风景,还是因为杜道首天师道的名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