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佚道:“我知先生企图,就依先生所言,来岁春季保您入住。”
近观脚下,洮水东西两边冰层覆盖二三米,夹着一条银亮的河水,盘曲蜿蜒,泛珠流丹,飞涛奔逐涌泻而下。在那波光漪漪,烟波浩渺的水面上,翱翔着各种羽毛素净的候鸟。站在冰层上,将流淌着的团团冰珠掬上一捧时,会诧异地看到,那玻璃球大小的粒粒冰珠,光彩翠绿,亮如晶莹宝石,圆似珍珠玛瑙。在残暴彩艳的阳光下,颗颗飞光,灿烂夺目,光滑明润,极其精洁,天然天成,精美绝伦。老子情不自禁言道:“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二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话说老子骑青牛,牛头站立灰鼠,金虎背伏玉兔,白羊紧跟,毛猴肩立雄鸡,黄狗与胖猪随后,由秦佚骑白马引领,乌龙尾盘青蛇空中护行,走出紫云山,一起东行,奔来往到岳麓山。
老子道:“我送你《品德经》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稳定。是以贤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罢了,则无不治矣’”。秦佚低首思考半晌解释道:“先生所言但是:‘不推许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相互争夺;不保重可贵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盗窃;不显耀足以引发贪婪的事物,导使民气不被迷乱。是以,贤人的管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合作企图,加强百姓的筋骨体格,常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导致那些有才干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贤人遵循有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适应天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承平了’”。
老聃西行复天命,讲经传道游圣景。
两人正在望河慨叹,却见不远处有一伙人,来到洮河岸边,用罐、盆、碗、瓢承装流珠后,欢天喜地拜别。秦佚奉告老子,这狄道人把洮河道珠视为吉利物,有“流珠大,装不下,流珠收成小”的说法。凡是哪一年洮河道珠来得早,数量多,去得迟,这年必然是个风调雨顺的歉收年。每年腊月初八,人们拿上洁净的罐、盆、碗、瓢,到洮河里去“请”流珠,将这天赐灵物“请”返来后,放在自家院中心的案头上,百口人团聚在一起,兴趣勃勃地抚玩流珠。
第二日凌晨,老子骑青牛载老鼠,金虎载玉兔,乌龙腿爪盘蟒蛇,白羊紧跟,毛猴肩立雄鸡,黄狗与胖猪随后。由秦佚骑红马引领,逛逛出槐里小村,从古槐树旁路过,向洮河前行。途中,除青牛、红马、黄狗,其他生肖均隐去身形。路人看来,独一老子与秦佚各骑牛马,后跟黄狗而行。
古往今来,有关洮水流珠的传说很多,古有洮州知名氏《洮水流珠论》记录:“嗟夫,天下九江一河,五湖四海,溯流寻源,究而外由名峰百二,支山三千,分拨而出,汇归而流,则水源草本诚非无自矣。洮地鄙处边疆,山高地凉,洋洋河水,屈指不堪,惟南河水势澎湃,翻流迅激,俗谓之洮河,故分歧求珠之渊,虽有象罔,恐难探骊须也。禹贡一书记:有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始知洮水之所自。当临冬寒岁,霜坚冰至之日,常见随流而轻浮者,似珠非珠,如倾万斛之珠玑,随波滚滚,玉润珠圆,疑来神仙之掌上,且非河浦之偿还。雅人当玩喜,化机之元妙;俗士临观,鄙斛佩之不能必,不曰、水哉水哉,何川流而不息者,有此珠玑之珍,而流连以赞,觉得洮地之一大观也。”洮河道域阵势陡峭,并非“经危崖峭壁、插天奇峰,像一幅吊挂的银幕,又如一条狂怒的蛟龙,从万仞危崖、巨峰交叉之处飞奔而来,激起万斛水滴,在高空中不竭地被酷寒凛冽固结成冰雹似的冰珠。若喷雪吐银,飞珠散玉,洒落在河底流淌,撞击构成洮水流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