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满函关,
不知不觉,已是中午。尹喜命人端来午餐,陪老子与徐甲用餐。为不打搅老子午后安息,便约徐甲走出馆舍,登关楼了望。晚餐后,又与老子秉烛畅谈,直至深夜。尹喜告别去另一馆舍安息,走时问老子:“敢问先生出关西游,可有神驰?”老子回道:“我要到那小国寡民的处所去!我愿人们烧毁各种器具,保重生命而不背井离乡;弃车船、罢战事,回归到天然朴素中来;安闲寓所、乐尚风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来往……”尹喜充满神驰:“敢问先生,你所说的小国寡民在那边呢?”很久不见答复。看时:老子双腿盘坐,双目拢合,呼吸均匀,已进入梦境。
老子听罢,哈哈大笑:“过奖、过奖!老夫迩来亦闻得你尹喜已大名鼎鼎。本日有缘再见,很愿与你话旧。”尹喜闻言大喜,忙叮咛部属帮徐甲牵青牛去马厩食草,放灰鼠于关城之上自在玩耍。便引领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奉茶便与其畅谈,似遇知音。
尹喜谦恭言道:“先生影象公然惊人。先生任守藏柱下御史时,我的确曾经向先生借阅过文籍,那借券有你老具名,我第二日去你住处取回,至今保存。”
当尹喜去见老子时,发明老子师徒已不辞而别。
尹喜叹道:“先生所言之道果然广博高深!敢问先生,究竟存于那边。”
老子点首:“恰是。”
在老子向尹喜讲授很多玄机妙理中,最令尹喜受益的是有关上善若水之理。尹喜问:“最善之人可有比较?”老子道:“最善的人仿佛水一样。水长于津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逗留在世人都不喜好的处所,以是最靠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长于挑选处所,气度长于保持沉寂而深不成测,待人长于朴拙、和睦和忘我,说话长于格取信誉,为政长于精简措置,能把国度管理好,办事能够长于阐扬所长,行动长于掌控机会。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以是没有不对,也就没有怨咎。”
老子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生长保。金玉合座,莫之能守;繁华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尹喜又探听:“道之巨大,很难完整贯穿。先生可否指导一二?”
老仔细打量尹喜,较其当年借书之时无多大窜改: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只是鬓发有些斑白,成熟很多,显得严肃而不刻毒,柔慈而无媚态,已非普通凡人。便用心摸索问道:“关令大人竟然施礼拜见贫贱老夫,实不敢承担,不知有何见教?”
老子言道:“大道固然广博高深,却无处不在。它不但存于宇宙运转当中,也存于鼠洞粪便当中。”
尹喜自幼聪明过人,勤于读书学习。他的母亲鲁氏对其教诲甚严,常与其报告伏羲与女娲、周文王与姜子牙等故事。他儿时好学善问,少时曾便能熟背《诗经》,有人称其为神童。长大成人后又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预感将来,人送谥号文始先生。他弱冠之年便被征召至朝廷,为周王朝效命。后见周王室内哄衰危,朝纲不规,朝政不振,天下不稳,尹喜便产生阔别朝廷,重操学术研讨旧业之动机。为能便于本身用心致学,他主动放弃在朝廷中俸禄可观的大夫之职,委身下任为函谷关总兵及关令。今后不求贵显于世,只求埋头治学、修道。并选在居函谷关与故乡天水柏阳之间的终南山北麓,结草为庐,造楼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