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仔细打量尹喜,较其当年借书之时无多大窜改: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只是鬓发有些斑白,成熟很多,显得严肃而不刻毒,柔慈而无媚态,已非普通凡人。便用心摸索问道:“关令大人竟然施礼拜见贫贱老夫,实不敢承担,不知有何见教?”
尹喜问道:“先生可否再教我为人之道?”
尹喜再作揖道:“昨夜我于城楼观天象,得见东方紫气云集,其其状如龙,藏形匿迹,知有贤人到来,今晨便差人清道焚香,已恭候多时。”
尹喜谦恭言道:“先生影象公然惊人。先生任守藏柱下御史时,我的确曾经向先生借阅过文籍,那借券有你老具名,我第二日去你住处取回,至今保存。”
这恰是:
尹喜道:“先生,贤人也!务求过夜关舍以指修行之途。”
尹喜拱手接过,翻开竹简,只见开篇言道:
尹喜道:“可否释为: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闪现锋芒,锐势难以保持悠长。金玉合座,没法守藏;如果繁华到骄横程度,那是本身留下祸端。事不成求作美满,要含藏收敛,方合适天道。”
终南山北麓属秦国扶风郡盩厔(今周至县)辖区,间隔函谷关近五百余里。尹喜每年守关休假之时,必骑快马来此地,住一假期,登台观星望气,埋头修行。
尹喜鉴定,这老者必然是老子。因而,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贤人!”叹罢,清算端方衣冠,弹去衣衿袖口灰尘,仓猝走下城楼,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
紫气东来满函关,
老子赞道:“你贯穿公然透辟。”
这期间,老子除为守关职员讲授道之妙理外,还与尹喜一起观日、测星、望云、察气、论道,扳谈人与天然,人与人干系。老子常常把本身所思和心得讲给尹喜。老子守“慈”,持“俭”,“为而不争”,主张“道法天然”,他用“道”来讲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观点。以为“道”是“夫莫之命而常天然”的,以是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道”能够了解为客观规律,同时“道”又有着“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久绝对的本体的意义。
老子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生长保。金玉合座,莫之能守;繁华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点首:“恰是。”
尹喜道:“如此说来,道既然无处不在,万事万物都该包含着道的法则,并无贵贱之别?”
不知不觉,已是中午。尹喜命人端来午餐,陪老子与徐甲用餐。为不打搅老子午后安息,便约徐甲走出馆舍,登关楼了望。晚餐后,又与老子秉烛畅谈,直至深夜。尹喜告别去另一馆舍安息,走时问老子:“敢问先生出关西游,可有神驰?”老子回道:“我要到那小国寡民的处所去!我愿人们烧毁各种器具,保重生命而不背井离乡;弃车船、罢战事,回归到天然朴素中来;安闲寓所、乐尚风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来往……”尹喜充满神驰:“敢问先生,你所说的小国寡民在那边呢?”很久不见答复。看时:老子双腿盘坐,双目拢合,呼吸均匀,已进入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