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熟行脩絜。此两人中废,家贫,来宾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馀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媒介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厥后者居上。”上沉默。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成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趋甚。”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觉得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彊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发得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料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告别,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张。主张所不欲,因此毁之;主张所欲,因此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觉得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仍旧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於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天子束缚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词讼吏不成觉得公卿,公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瞥见黯,避帐中,令人可其奏。其见还礼如此。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消。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来宾十倍,无势则否,况世人乎!下邽翟私有言,始翟公为廷尉,来宾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来宾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平生,乃知友情。一贫一富,乃厚交态。一贵一贱,友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卒后,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昆弟以安故,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信赖宏,宏亦再至九卿。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敬益贵,君不成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叨教国度朝廷所疑,遇黯过於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