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双叙别立。文显易知 二问今所立答在诸根
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 汝或执言。虽见我面。定是我体。即复破云。佛亦见汝。应是汝身。应立量云。如来之身定是汝体。见汝面故。如汝心眼。设或不准佛身是汝。汝之心眼亦非是汝。便同前文。自非汝体也 三根身互阙能知破
佛告阿难。汝当闭目睹暗之时。此暗境地为与眼对为不对眼 征讫 二双破二。一破对二。一对眼不属内
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若谓非论前后但是见暗便即内者。汝处幽室。无三光时。比室黯然。应是汝内。以同暗故。焦腑即内也。应立量云。汝处幽室。应汝焦腑。以是暗故。同汝见暗 二破不对
五辨其真妄二。一推妄地点七。一破在内二。一立四。一牒前以语
如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挃(陟栗切)犹触也。以手触身。必先知觉。既言有体。不无所止。表里二处必从一缘。故今双诘。难同前破 二破转救二。初救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变态理乃至问。引庆喜以直答 二依理以答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二
阿难顿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身中无救。身外必定。不遇尊言莫悟斯旨。故顿首于佛。谢非立是也。以头至地稽留少时。故名顿首 二释成二。一引喻贯穿前非
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职位中间永无诸勉强相 因苗辨地。言直心直。苟或反此。罪非轻小。以下经云。若大妄言。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若诸比丘。心如直弦。统统实在。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绩菩萨无上知觉也。发心曰始。究竟名终。弹指能超。故无勉强 四问其见爱二。一问
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示过也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心见两门。由兹所问。下既认心不迭。指见谬称。故成二障为缠三空罔契。故下征诘。俾识妄源 二答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江山。何不见眼 喻则近远俱见。法例唯见江山。既失近观。何成同喻。法喻不等。潜根理亏。下更纵破令无所据 三纵见不见咸失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可知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了然。如何不知 腑藏内密。设使不知。筋脉陋劣。宁容难了 三反责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必 汝当今眼根自知身处自发非互阙者。须有贰心。知即心也。凡是故意。皆当作佛。岂汝一身成两佛耶。此之四段。展转破逐。皆由前文内对所偏见面之执妄情骚动执计多端。故尽破之令无所救 二结破
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江山。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远观物像。近见琉璃。问答极成。故云如是 二据法责其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