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丫环仆妇送了热水过来,陈氏亲身帮女儿净了面,本身再梳洗一番,又拉着女儿一起用了些平淡小粥,蔬果小菜,才又拉了女儿细细的问话。
只是她晓得父亲非常赏识复习元,好端端的,必不会等闲同意退亲,如果能获得母亲支撑,她做甚么也就会轻易很多。现在离温家上京不过月余,她的时候并未几了。
静姝最后道:“母亲,听温姐姐说,温公子最是孝敬温伯母,心疼温姐姐,如此我想着,那日他必会亲身送温伯母和温姐姐到寺中。虽说是定了婚约,但是女儿却当真没如何见过她,都是听父亲和温姐姐口中之言,不若女儿届时试一试他,可好?”
温玉菡本年十六,来岁就要十七,在蜀地这么大的女人不说订婚,就是结婚都是应当的了,但是温夫人却迟迟不给温女人订婚。
陈氏听了一愣,一是因为女儿提及温家天然随便的态度,二是因为女儿话中的动静,那就是温家竟然要举家一起陪着复习元去京中赴考。
现现在还要带着女儿去京里,这京里温家可不识得甚么人家,温家对温玉菡婚事是个甚么心机筹算,就算不能猜着十成,陈氏现在也能猜出个七八分来了。
她心中迷惑,事关女儿将来的夫家,天然是非常之慎重的。说来初时不觉,现以将来亲家的身份相处日久,陈氏对这门婚事的顾虑也越来越深。
但婚事已定,陈氏现现在也只能想着可有甚么体例让女儿将来顺心些。
若说没有合适的人家,可自复习元中得乡试第三,跟温女人求亲的也不知凡几,有复习元的同窗年纪悄悄就有举人功名的,有小官宦之家的后辈,也有大大小小的富商或本地的世家,就是陈氏的娘家陈家也曾给自家后辈求娶过温玉菡。
京中物价高贵,一家人都跟着去京中过上一年半载,也是笔不小的用度,且温家对京中人生地不熟,寡母带着幼女去陪儿子插手春闱,弄得不好,就不是照顾而是拖累了。
白二老爷出身前朝驰名的书香世家白家,本身二甲进士出身,学问又好,自到了昌州城便常被请去州学中讲学,早便认得在州学中读书的复习元。
陈氏看女儿那恋恋不舍的模样,湿漉漉软糯的大眼睛,又是心伤又有点好笑,只按了她在本身身边坐着,又一一召了静姝屋里的管事嬷嬷朱嬷嬷,几个大丫环碧萱碧蔓等人,细细的问了这几日静姝的起居,大夫每日的诊断说辞开的药方等等,知女儿身材真是无大碍了,这才放下了心。
她便笑道:“母亲,女儿忘了跟您说,前几日温家姐姐曾经来访过,提及温公子去京中插手会试的事。温伯母觉着让温公子单独去京中赴考非常不放心,正筹办也带着温姐姐一起举家搬去京中呢。以是她们也正筹算中秋之前去慈山寺上一上香,求个安然符甚么的。既然母亲成心去寺中,不如就约了她们一起好了。”
她的女儿,自小就是这般纤细处替人着想,让人又怜又爱的性子。
陈家并不在昌州城,而是在蜀地的王城益州城,坐马车从益州城到昌州城,最快也要两天的时候。
却恰是静姝遴选着些从温玉菡以及朱嬷嬷碧萱碧蔓等人丁中套出来的些温家平常之事,以及温玉菡和静姝过往相处之事,虽一件件听来不见得有甚么,串在一起,却不能不让陈氏更加忧愁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