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出身商家,对碎务最是敏感,陈家大富,陈氏嫁奁丰富,私房财产更是很多,对财帛本不甚在乎,但几年下来,温家母女行事却也让她越来越看不上眼。
陈氏问她甚么话,她那里听得清楚,只胡乱的点头“嗯嗯”着应一下罢了。
静姝最后道:“母亲,听温姐姐说,温公子最是孝敬温伯母,心疼温姐姐,如此我想着,那日他必会亲身送温伯母和温姐姐到寺中。虽说是定了婚约,但是女儿却当真没如何见过她,都是听父亲和温姐姐口中之言,不若女儿届时试一试他,可好?”
见母亲沉吟不语,静姝又接着道:“母亲,温姐姐还跟我探听京中物价和宅子之事,我想着这事我不好乱语,以免出错,她还让我跟母亲探听来着,我看,不若正幸亏寺中见了,也好详细的问问她们的筹算。”
她心中迷惑,事关女儿将来的夫家,天然是非常之慎重的。说来初时不觉,现以将来亲家的身份相处日久,陈氏对这门婚事的顾虑也越来越深。
陈氏见她如此,只当她是因着抱病便格外脆弱些,本身恰好又没能守在她身边照顾以是内心感觉委曲,便顾恤的拿了帕子帮她细细抹了抹脸,担忧总站在门口吹风又让女儿着了凉,也不再说甚么便拉了她直接穿过了院子回了本身房中。
如许的心气,可温家又没甚么秘闻,这让陈氏对温家人更加的难以放心。
且说陈氏回到家中见静姝病情大好,便想起之前女儿病得高烧昏倒不醒之时,她曾去了昌州城郊野慈山寺从寺里的主持慧源大师那边求了镇魂符。
三年前复习元在乡试中一举夺得蜀地秋闱的第三名,因着前两名都是年纪颇大,他这个少年举子便格外的显眼。
陈家并不在昌州城,而是在蜀地的王城益州城,坐马车从益州城到昌州城,最快也要两天的时候。
她晓得复习元侍母至孝,这本是好的品性,现在却只担忧他会愚孝将来女儿嫁去过刻苦。
静姝一向坐在母切身边看她问话,听她陡峭有致的声音,心中只觉酸软一片,想到厥后母亲回到都城后在白府难过的日子,静姝想着,当代本身不会嫁给凌修安,但也定会想体例让母亲好过些。
听到这话,陈氏的面色更是不好了。
只是时候愈长,和温家人打仗愈久,陈氏作为亲家再看女儿将来的夫君,婆婆和小姑,这此中的隐忧便也渐渐闪现了出来。
陈氏听了一愣,一是因为女儿提及温家天然随便的态度,二是因为女儿话中的动静,那就是温家竟然要举家一起陪着复习元去京中赴考。
但婚事已定,陈氏现现在也只能想着可有甚么体例让女儿将来顺心些。
宿世她是到京中才被考中了二甲进士的复习元莫名其妙的退亲,固然是低调退亲,但公开里还是流出甚么“本就是口头婚约,白家原就没有诚意,白二夫人仗着商家女财大气粗,一向对其母妹怠慢轻视”之类的流言,让本身,让母亲都沦为笑柄,让母亲在京中白府更是受气。
白二夫人陈氏只生有静姝一个女儿,天然就跟命根子似的,丢下病中的女儿回娘家插手侄子的婚礼是迫不得已,毕竟那是本身二哥的嫡宗子的婚礼,她这个有诰命的官家夫人能插手婚礼对陈家来讲也是很首要的。
静姝“嗯”了声,把脑袋靠到母切身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扯着,状似偶然,陈氏起先还当只是小女儿之语,谁知倒是越听越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