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17章 济水一(1)

我的书架

其一水,枝津南流,注於湨。湨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勋掌谷,俗谓之为白涧水。南迳原城西。《春秋》会于湨梁,谓是水之坟梁也。《尔雅》曰:梁莫大於湨梁。梁,水堤也。湨水又东南,迳阳城东,与南源合。水出阳城南溪,阳亦樊也,一曰阳樊。《国语》曰:王以阳樊赐晋,阳人不平,文公围之。仓葛曰,阳有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君而残之,无乃不成乎?公乃出阳人。

《春秋·僖公十年》,狄灭温,温子奔卫。周襄王以赐晋文公。济水南历虢公台西。《皇览》曰:温城南有虢公台,基趾尚存。济水南流注于河。郭缘生《述征记》曰:济水迳河内温县注于河,盖沿历之实证,非为谬说也。

孔安国曰:根源为沇,流去为济。《春秋说题词》曰:济,齐也;齐,度也,贞也。《民风通》曰:济出常山屋子县赞皇山,庙在东郡临邑县。济者,齐也,齐其度量也。余按二济同名,所出分歧,乡流亦别,斯乃应氏之非矣。今济水重源出温城西北高山。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昔晋文公伐原,以信而原降,即此城也。俗以济水重源所发,因复谓之济源城。其水南迳其城东故县之原乡。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济水於温城西北与故渎分。南迳温县故城西,周畿内国,司寇苏忿生之邑也。

石铭岁远,字多沦缺,其所灭,盖厥如也。荥渎又东南流,注于济,今无水。次东得宿须水口,水受大河,渠侧有扈城。水自亭东南流,注于济,今无水。宿须在河之北,不在此也,盖名同耳。济水与河,浑涛东注,自西缘带山隰,秦、汉以来,亦有通否。晋太和中,桓温北伐,将通之,不果而还。义熙十三年,刘公西征,又命宁朔将军刘遵考仍此渠而漕之,始有激湍东注而终山崩梗阻,刘公于北十里,更凿故渠通之。今则南渎通津,川涧是导耳。济水于此,又兼邲目。

《传》曰:向姜不安于莒而归者矣。汲郡《竹书编年》曰: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仲春,城阳、向,改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便是城也。其水有二源俱导,各出一溪,东北流,合为一川,名曰天浆溪。又东北迳一故城,俗谓之冶城。水亦曰冶水。又东流注于湨。湨水又东南流,右会同水,水出南原下,东北流,迳白骑坞南,坞在原上,据二溪之会,北带深隍,三面岨崄,惟西版筑罢了。东北流,迳安国城西,又东北,注湨水。湨水东南,迳安国城东,又南,迳无辟邑西,世谓之非常城,亦曰马髀城,皆非也。朝廷以居废太子,谓之河阳庶人。

《释名》曰: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晋隧道志》曰:济高傲伾入河,与河水斗,南泆为荥泽。《尚书》曰:荥波既潴。孔安国曰:荥波水以成潴。阚骃曰:荥播,泽名也。故吕忱云:播水在荥阳,谓是水也。昔大禹塞其淫水,而於荥阳下引河东南以通淮、泗。济水分河,东南流。汉明帝之世,司空伏恭荐乐游勇王景,字仲通,好学多艺,善能治水。显宗诏与谒者王吴始作浚仪渠。吴用景法,水

推荐阅读: 超品兵王     神祖纪     祖龙圣帝     神级共享男神系统     竹林颂:嵇康传奇     全民转职:我一个牧师血厚点很正常吧     救救这个美学渣[快穿]     大文宗     踏碎仙河     我和鬼魂有个约会     直播鉴宝:宝友,你的玉器有点绿     猫和壁虎的咖啡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