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19章 济水二(1)

我的书架

《地理志》曰:县有济水祠,王莽之谷城亭也。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春秋·隐公三年》,齐、郑会於石门,郑车偾济,即于此也。京相璠曰:石门,齐地。今济北卢县故城西南六十里,有故石门,去水三百步,盖水渎流移,故侧岸也。

又东北过卢县北。

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

又云:巫山在平阴东北,昔齐侯登望晋军,畏众而归。师旷、邢伯闻乌鸟之声,知齐师潜遁。人物咸沦,地理昭著,贤于杜氏东北之证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耆老言,郭巨葬母处,世谓之孝子堂。济水右迤,遏为湄湖,方四十馀里。济水又东北,至垣苗城西,故洛当城也。伏滔《北征记》曰:济水又与清河合流至洛当者也。宋武帝西征长安,令垣苗镇此,故俗又有垣苗城之称。河水自四渎口东北流而为清。《魏地盘记》曰:盟津河别流十里,与净水合,乱流而东,迳洛当城北,吵嘴异流,泾、渭殊别,而东南流注也。

又西北,入济水。城西北三里,有项王羽之冢,半许破坏,石碣尚存,题云项王之墓。《皇览》云:冢去县十五里,谬也。今彭城谷阳城西南又有项羽冢,非也。

又东北迳定陶县故城北。汉景帝以济水出其北,东注,中六年,分梁,於定陶置济阴国,指北济而定名也。又东北,与濮水合。水上承济水於封邱县,即《地理志》所谓濮渠水首受济者也。阚骃曰:首受别济,即北济也。其故渎自济东北流,左迤为高梁陂,方三里。濮水又东迳匡城北,孔子去卫适陈,罹难于匡者也。又东北,左会别濮水,受河於酸枣县。故杜预云:濮水出酸枣县,首受河。

又北过须昌县西。

济水又东北,与中川水合。水东南出山茌县之分水岭。溪一源两,分泉流半,解亦谓之分流,交半水,南出太山,入汶。半水出山茌县,西北流,迳东太原郡南。郡治山茌。西北,与宾溪谷水合。水出南格马山宾溪谷,北迳卢县故城北,陈敦戍南,西北流,与中川水合,谓之格马口。其水又北,迳卢县故城东,而北流入济,俗谓之为沙沟水。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水导源太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有沙门竺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隐於此谷,因谓之朗公谷。故车频《秦书》云:苻坚时,沙门竺僧朗尝从隐士张巨和游。巨和常洞居,而朗居琨瑞山,大起殿舍,连楼累阁,虽素饰分歧,并以静外致称,即此谷也。

《竹书编年》曰:魏襄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风,河水溢酸枣郛。汉世塞之。

《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东传于济。济水自是东北流出菏泽。

济水又迳升城北城际水湄,故邸阁也,祝阿人孙升,将家居之,以避时难,因谓之升城焉。

或亦谓之宛亭。《春秋》:甯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杜预曰:长垣西南,近濮水也。京相璠曰:卫地也。似非关究,而不知其所。《竹书编年》:梁惠成王五年,公子景贾率师伐郑韩明战于阳,我师败逋。泽北有坛陵亭,亦或谓之大陵城,非所究也。又有桂城。《竹书编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亦曰桂陵。按《史记》齐威王使田忌击魏,败之桂陵,齐因

推荐阅读: 大秦摄政王     农女逆袭种田忙     步步为赢     第一夫人,总统先生的心尖宠     洪荒之搏天命     仙若空岚     超级鬼尸     至强女汉子     一晌贪欢:腹黑总裁二婚妻     北望长安     蚁变人生     又见慕雪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