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考《汉书》同,是知曲周旧县,非始孝武。啸父冀州人,在县市补履数十年,人奇其不老,求其术而不能得也。
又东,尧水自西山东北流,迳尧庙北,又东,迳宗子县故城南,周史辛甲所封邑也。《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宗子,便是县也。秦置上党郡,治此。其水东北流入漳水。漳水东会於梁水。梁水出南梁山,北流,迳宗子县故城南。《竹书编年》曰:梁惠成王十二年,郑取屯留尚子、涅。尚子,即宗子之异名也。梁水又北入漳水。
又东北过曲周县东,又东北过钜鹿县东。
又东出山,过邺县西。
衡漳故渎东北迳南曲县故城西。《地理志》,广平有南曲县。应劭曰:平恩县北四十里有南曲亭,故县也。又迳曲周县故城东。《地理志》曰:汉武帝建元四年置,王莽改名直周。余按《史记》,大将军郦商以高祖六年封曲周县为侯国。
漳水又东,迳磻阳城北,仓石水入焉。水出林虑县之仓石溪,东北迳鲁班门西,双阙昂藏,石壁霞举,摆布结石修防。崇基仍存,北迳偏桥东,即林虑之峤岭,抱犊固也。石磴西陛,陟踵修上,五里馀,崿路间断,四五丈中,以木为偏桥,劣得通行,亦言故有偏桥之名矣。自上犹须攀萝扪葛,方乃自津山顶,即庾衮眩坠处也。仓石溪水又北,合白木溪。溪水出壶关县东白木川,东迳百畮城北,盖同仇池百顷之称矣。又东,迳林虑县之石门谷,又注于苍溪水。苍溪水又北,迳磻阳城东,而北流注于漳水。漳水又东,迳葛公亭北而东注矣。
浊漳水出上党。宗子县西发鸠山。
曰: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邯郸之名,盖指此以立称矣。故赵郡治也,《长沙耆旧传》称:桓阶为赵郡太守,尝有遗囊粟於路者,行人挂囊粟於树,莫敢取之,即因而处也。其水又东流出城,又分解一川也,又东澄而为渚、沁二水,东南流注拘涧水,又东入白渠,又东,故渎出焉。一水东为泽渚,曲梁县之鸡泽也。《国语》所谓鸡丘矣。东北通澄湖。白渠故渎南出,地点枝分,右出即邯沟也。历邯沟县故城东,盖因沟以氏县也。《地理民风记》曰:即裴城西北二十里有邯沟城,故县也。又东迳肥乡县故城北。《竹书编年》曰: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郸取肥者也。《晋书隧道记》曰:太康中立,以隶广平也。渠道交径,相互缠縻,与白渠同归,迳列人,右会漳津,今无水。《地理志》曰:白渠东至列人入漳,是也。
又东过武安县南。
县故赤翟潞子国也。其相丰舒,有俊才,而不以茂德。晋伯宗数其五罪,使荀林父灭之。阚骃曰:有潞水,为冀州浸,即漳水也。余按《燕书》,王猛与慕容评相遇于潞川也,评鄣固山泉,鬻水与军,入绢匹,水二石。无佗大川,可觉得浸,统统巨浪长湍,惟漳水耳,故世人亦谓浊漳为潞水矣。县北对故台壁,漳水迳其南,本潞子所立也,世名之为台壁。慕容垂伐慕容永於宗子,军次潞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