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漳又东北,右合张平口故沟,上承武强渊,渊之西南,侧水有武强县故治,故渊得其名焉。《东观汉记》曰:光武拜王梁为大司空,觉得侯国。耆宿云,邑人有行于途者,见一小蛇,疑其有灵,持而养之,名曰担生。长而吞噬人,里中患之,遂捕系狱。担生负而奔,邑沦为湖,县长及吏咸为鱼矣。今县治东北半许落水。渊水又东南,结而为湖,又谓之郎郡渊。耆宿又言,县沦之日,其子东奔,又陷于此,故渊得郎君之目矣。渊水北通,谓之石虎口。又东北为张平泽,泽水所泛,北决堤口,谓之张刀沟。北注衡漳,谓之张平口,亦曰张平沟。水溢则南注,水耗则辍流。
衡水又北,迳邬县故城东。《竹书编年》,梁惠成王三十年,秦封卫鞅于邬,改名曰商。即此是也,故王莽改曰秦聚也。《地理民风记》曰:县北有邬阜,盖县氏之。又右迳下博县故城西,王莽改曰闰博。应劭曰:太山有博,故此加下。
清漳又东南,与轑水相得,轑水出轑河县西北轑山,南流迳轑河县故城西南,东流至粟城,注于清漳也。
衡漳又东北,历下博城北,逶迤东北注,谓之九争曲。西迳乐乡县故城南,王莽更之曰乐丘也。又东,列葭水注之。
又东北过成平县南。
池北对层台,基隍荒凉,示存古意也。
又东北过下博县之西。
衡漳又东迳建成县故城南。按《地理志》,故属渤海郡。褚先生曰:汉宣帝五凤三年,封丞相黄霸为侯国也。成平县故城在北,汉武帝元朔三年,封河间献王子刘礼为侯国,王莽之泽亭也。城南北相直。衡漳又东,右会杨津沟水,水自泽东迳阜城南。《地理志》,渤海有阜城县,王莽改名吾城者,非《经》所谓阜城也。建武十五年,世祖更封大司马王梁为侯国。杨津沟水又东北,迳建成县左,入衡水,谓之杨津口。
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山大抵谷,南过县西,又从县南屈。
衡漳又迳东昌县故城北,《经》所谓昌亭也,王莽之田昌也,俗名之曰东相,盖相昌声韵合,故致兹误矣。西有昌城,故目是城为东昌矣。
衡漳又东,迳弓高县故城北。汉文帝封韩王信之子韩隤当为侯国,王莽之胜利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