涢水又会于支水,水源亦出大洪山,而东流注于涢。涢水又迳隋县南,隋城山北,而东南注。
水出土山,南迳隋郡平林县故城西,俗谓之将陂城,与新市接界,故复兴之始,兵有新市、平林之号。又南流,右入富水,富水又东入于涢。
又南过江夏安陆县西。
因冈为墉,峻不假筑。涢水又南迳石岩山北。昔张昌反叛,于其下笼彩凤以惑众。
又东过定颍县北,东入于汝。
又东过郾县南。
颍水之南有二渎。其南渎东南流,历临颍亭西,东南入汝,今无水也,疑即氵隐水之故渎矣。汝水于奇頟城西,别东派,时人谓之大氵隐水,东北流,枝渎右出,世谓之死汝。别汝又东北,迳召陵城北,练沟出焉。别汝又东,汾沟出焉。
汉安帝永初二年,分汝南郡之上蔡县,置定颍县。顺帝永建元年,以阳翟郭镇为尚书令,封定颍侯,即此邑也。
尸子曰: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盖于此也。盛弘之云:叶东界有故城,始犨县,东至瀙水,达比阳界,南北联联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郦县有故城一面,未详里数,号为长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间相去六百里,北面虽无基筑,皆连山相接,而汉水流其南,故屈完答齐桓公云楚国方城觉得城,汉水觉得池。
《郡国志》曰:叶县有长城,曰方城,指此城也。潕水又东北,历舞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樊哙为侯国也。
又东过上蔡县南,东入汝。
南入于沔。
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汉宣帝甘露三年,封丞相于定国为侯国。王莽更之曰新亭。晋《太康地理志》曰:县有龙泉水,能够砥砺刀剑,特坚利,故有坚白之论矣,是以龙泉之剑为楚宝也。县着名金,古有铁官。
应劭曰:灈水出吴房县,东入瀙,县之西北,即两川之交会也。
氵隐水
涢水出蔡阳县。
县故隋国矣。《春秋左传》所谓汉东之国,隋为大者也。楚灭之觉得县。晋武帝太康中立为郡。有溠水出县西北黄山,南迳氵厥西县西,又东南,氵厥水入焉。氵厥水出桐柏山之阳。吕忱曰:水在义阳。氵厥水东南迳氵厥西县西,又东南流入于溠,溠水又东南迳隋县故城西。《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而见大蛇间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丘南有隋季良大夫池,其水又南与义井水合,水出随城东南,井泉尝涌溢而津注,冬夏不异,相承谓之义井,下贱合溠。溠水又南流注于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