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南过新野县西,淯水又南入新野县,枝津分拨,东南出,隰衍苞注,左积为陂,东西九里,南北一十五里。陂水所溉,咸为良沃。淯水又南与湍水会,又南迳新野县故城西。世祖之败小长安也,姊元遇害。上即位,感悼姊没,追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即此邑也。晋咸宁二年封大司马扶风武王少子歆为新野郡公,割南阳五属,棘阳、蔡阳、穰、邓、山都封焉。王文舒更立中隔,西即郡治,东则民居,城西傍淯水。
水出土山,南迳隋郡平林县故城西,俗谓之将陂城,与新市接界,故复兴之始,兵有新市、平林之号。又南流,右入富水,富水又东入于涢。
瀙水又东得奥水口,水西出奥山,东入于瀙水也。
又西南过邓县东。
又右得潼水,水出江夏郡之曲陵县西北潼山,东南流迳其县南,县治石潼故城,城圆而不方。东入安陆,注于涢水。
潕水
淯水又南迳邓塞东,又迳鄾城东,古鄾子国也。盖邓之南鄙也。昔巴子请楚与邓为好,鄾人夺其币,便是邑也。司马彪觉得邓之鄾聚矣。
东南流注于涢水。
涢水又迳新城南,永和五年,晋大司马桓温筑。涢水又会温水。温水出竟陵之新阳县东泽中。口径二丈五尺,垠岸重沙,端净敬爱,靖以察之,则渊泉如镜,闻人声,则扬汤昂扬,无所复见矣。其热能够燖鸡,洪浏百馀步,冷若寒泉。
潕水东北迳于东山西,西流入潕。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也。有溪水出黄城山,东北迳方城。《地理志》曰:叶县有方城。郭仲产曰: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寻此城致号之由,当因山以表名也。苦菜即黄城也,及于东,通为方志矣。世谓之方城山川,东流注潕水。故《圣贤冢墓记》曰:南阳叶邑方城西有黄城山,是长沮、桀溺耦耕之所,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
县西北有堂溪城,故屋子国。《春秋·定公五年》,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封之于棠溪,故曰吴房也。汉高帝八年,封庄侯杨武为侯国。建武中,世祖封泗水王歙子燀为堂溪侯。山溪有白羊涧,涧水旧出山羊,汉武元封二年,白羊出此涧,畜牧者祷祀之。俗禁鼓掌,尝有羊出水,野母惊扑,自此绝焉。涧水下合灈水。
因冈为墉,峻不假筑。涢水又南迳石岩山北。昔张昌反叛,于其下笼彩凤以惑众。
《山海经》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经》书扶予者,其山之异名乎?荥水上承赭水,东流,左与西辽水注合,又东,东辽水注之,俱导北山,而南流注于荥。荥水又东北,于潕阴县北左会潕水,其道稍西,不出其县南。汉觉得县,其故城在山之阳,汉光武建武中,封岑彭为侯国。魏武与张绣战于宛,马名绝景,为流矢所中,分伤右臂,引还潕阴,便是地也。城之东有马仁陂。郭仲产曰;陂在比阳县西北五十里,盖地百顷,其所周溉田万顷,随年变种,境无俭岁。陂水三周其隍,故渎自隍西南而会于比,潕水不得复迳其南也。且邑号潕阴,故无出南之理,出南则为阳也。非直不究,又不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