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虽迫,山川地盘特美,蚕桑鱼盐家有焉。江水东迳樊石滩,又迳大附滩,频历二险也。
县故巴夷之地也。汉武帝建元六年,以唐蒙为中郎将,从万人出巴符关者也。
又东北至巴郡江州县东,强水、涪水、汉水、白水、宕渠水合,南流注之。
江之南岸有方山,山形方峭,枕侧江汶。
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累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今夏水飘零,光阴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消逝殆尽。江水又东迳赤岬城西,是公孙述所造,因山据势,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一千丈,南连基白帝山,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赤岬山。《淮南子》曰:徬徨于山岬之旁。《注》曰:岬,山胁也。郭仲产曰:斯名将是以而兴矣。
江水又东迳鱼复县故城南,故鱼国也。《春秋左传·文公十六年》,庸与群蛮叛楚,庄王伐之,七遇皆北,惟裨、儵、鱼人逐之,是也。《地理志》江关都尉治。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巴蜀。章武二年,刘备为吴所破,改白帝为永安,巴东郡治也。汉献帝初平元年,分巴为三郡,以鱼复为故陵郡。蹇胤诉刘璋,改成巴东郡,治白帝山,城周回二百八十步,北缘马岭,接赤岬山,其间平处,南北相去八十五丈,东西七十丈。又东傍东瀼溪,即觉得隍。西南临大江,闚之眩目。惟马岭小差委迤,犹斩山为路,羊肠数转,然后得上。益州刺史鲍陋镇此,为谯道福所围,城里无泉,乃南开水门,凿石为函,道上施木天公,直下至江中,有似猨臂相牵,引汲然后得水。水门之西,江中有孤石为淫预石,冬出水二十馀丈,夏则没,亦有裁出处矣。
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县界,谓之于阳溪。北流迳巴东郡之南浦侨县西。溪硖侧,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断。
江水又东,彭水注之。水出巴渠郡獠中,东南流迳汉丰县东,净水注之。水导源出西北巴渠县东北巴岭南獠中,即巴渠水也。西南流至其县,又西入峡,檀井溪水出焉。又西出峡,至汉丰县东而西注彭溪,谓之净水口。彭溪水又南,迳朐忍县西六十里,南流注于江,谓之彭溪口。江水又东左迳朐忍县故城南。常璩曰:县在巴东郡西二百九十里,县治故城,跨其山阪,南临大江。
江水又东迳涪陵故郡北,后乃并巴郡,遂罢省。江水又东迳文阳滩,滩险难上。
江水又东,迳石龙而至于博阳二村之间,有盘石,广四百丈,长六里而复,殆于梗阻江川,夏没冬出,基亘通渚。
强水即羌水也。宕渠水即潜水、渝水矣。巴水出晋昌郡宣汉县巴岭山,郡隶梁州,晋太康中立,治汉中。县南去郡八百馀里,故属巴渠。西南流历巴中,迳巴郡故城南,李严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庾仲雍所谓江州县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左则蜀外水。便是水也。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春秋·桓公九年》,巴子使韩服告楚,请与邓好是也。及七国称王,巴亦王焉。秦惠王遣张仪等救苴侯于巴,仪贪巴、苴之富,因执其王以归,而置巴郡焉,治江州。汉献帝初平元年,分巴为三郡,于江州,则永宁郡治也。至建安六年,刘璋纳蹇胤之讼,复为巴郡,以严颜为守。颜见先主入蜀,叹曰:独坐穷山,放虎侵占。此即拊心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