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有大阙、小阙焉,季春之月,则黄龙堆没,阙乃平也。昔世祖微时,过江阳县,有一子。望气者言江阳有贵儿象,王莽求之,而獠杀之。后代祖怨,为子立祠于县,谪其民罚布数世。杨雄《琴清英》曰: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后母谮之,自投江中,衣苔带藻,忽梦见水仙,赐其美药,思惟养亲,扬声悲歌。船人闻之而学之。吉甫闻船人之声,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江水迳汉安县北。
江水又迳东阳滩。江上有破石,故亦通谓之破石滩,苟延光没处也。常璩曰:水道有东阳、下瞿数滩,山有大小石城势,灵寿木及橘圃也。故《地理志》曰:县有橘官,有民市。
江水又东,右迳夜清而东历朝阳道口,有县治,治下有市,旬日一会。
县虽迫,山川地盘特美,蚕桑鱼盐家有焉。江水东迳樊石滩,又迳大附滩,频历二险也。
江水又东,彭水注之。水出巴渠郡獠中,东南流迳汉丰县东,净水注之。水导源出西北巴渠县东北巴岭南獠中,即巴渠水也。西南流至其县,又西入峡,檀井溪水出焉。又西出峡,至汉丰县东而西注彭溪,谓之净水口。彭溪水又南,迳朐忍县西六十里,南流注于江,谓之彭溪口。江水又东左迳朐忍县故城南。常璩曰:县在巴东郡西二百九十里,县治故城,跨其山阪,南临大江。
江之南岸有枳县治。《华阳记》曰:枳县在巴郡江州东四百里,治涪陵水会。
江水又东迳涪陵故郡北,后乃并巴郡,遂罢省。江水又东迳文阳滩,滩险难上。
县下又有净水穴,巴人以此水为粉,则皓曜鲜芳,贡粉京师,因名粉水,故世谓之为江州堕林粉。粉水亦谓之为粒水矣。
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北府城是也。后乃徙南城。刘备初以江夏费观为太守,领江州都督。后都设李严,更城周一十六里,造苍龙、白虎门,求以五郡为巴州,丞相诸葛亮不准,竟不果。阵势侧险,皆重屋累居,数有火害,又不相容,结舫水居者五百馀家,承二江之会,夏水增盛,坏散颠没,死者无数。县有甘橘官,荔枝园,夏至则熟。二千石常设厨膳,命士大夫共会树下食之。县北有稻田,出御米也。
江水又东,右迳氾溪口,盖江氾决入也。
江水又东,左迳新市里南,常璩曰:巴旧立市于江上,今新市里是也。
县有夷溪即佷山清江也,《经》所谓夷水出焉。
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累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今夏水飘零,光阴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消逝殆尽。江水又东迳赤岬城西,是公孙述所造,因山据势,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一千丈,南连基白帝山,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赤岬山。《淮南子》曰:徬徨于山岬之旁。《注》曰:岬,山胁也。郭仲产曰:斯名将是以而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