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在丹阳芜湖县西南,东至会稽阳羡县,入于海。
泰山为东岳,在泰山博县西北。
西顷山,在陇西临洮县西南。
大邳地在河南成皋县北。
龙门山在河东皮氏县西。
积石在陇西河关县西南。
益州沱水在蜀郡汶江县西南。其一在郫县西南,皆还入江。
终南山、敦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
东陵地在庐江金兰县西北。
《春秋说题词》曰:阴今阳,故石凝为山。《国语》曰:禹封九山,山,土之聚也。《尔雅》曰:山大而高曰嵩。合而言之为嵩高,分而名之为二室,西南为少室,东北为太室。《嵩高山记》曰:山下岩中有一石室,云有天然经籍,天然饮食。又云:山有玉女台,言汉武帝见三仙玉女,因以名台。
嵩高为中岳,在颍川阳城县西北。
《尔雅》曰:山一成谓之邳,但是大邳山名,非地之名也。
《禹贡》中条山也。
梁山在冯翊夏阳县西北河上。
碣石山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也。
古文之敦物山也。
郑玄曰:鸟鼠之山有鸟焉,与鼠飞翔而处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鸟名为馀,似鵽而黄玄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处,鼠内而鸟外。
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
荆州沱水在南郡枝江县。
北江在毗陵北界,东入于海。
《禹贡》注章山也。
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
大别山在庐江安丰县西南。
外方山,嵩高是也。
卞和得玉璞因而山,楚王不睬,怀璧哭于其下,王后使美女理之,所谓和氏之玉焉。
东条山也。
内方山在江夏竟陵县东北。
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
菏水在山阳湖陆县南。
敷浅原地在豫章历陵县西。
合黎山也。
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之东。
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
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南。
《汉书》觉得渎山者也。
右《禹贡山川泽地地点》凡六十。
河水又与长泉水合,水出姑臧东揟次县王莽之播德也。西北历黄沙阜,而东北流注马城河,又东北迳宣威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平泽、晏然二亭东,又东北迳武威县故城东。汉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置武威县,武威郡治。王莽改名张掖。《地理志》曰: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入海,屈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俗谓之为西海;一水又东迳一百五十里入猪野。世谓之东海,通谓之都野矣。
唐初,魏王泰《括地志》云:黑水出伊吾县北。此与张掖鸡山,未知孰是?然其所谓南流绝三危者,竟亦不成复寻。禹治黑水,不若治河之详。自屈原已不能知,而况伏生辈乎?自古文《尚书》家,已不能知,而况班固、司马彪、郦道元、魏王泰诸人乎?至若樊绰、程大昌、金履祥、李元阳等,纷繁辩论,击风捕影,了无所得,徒献笑於先人罢了!
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觉得猪野也。其水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迳姑臧县故城西,东北流,水侧有灵渊池。王隐《晋书》曰:汉末,博士敦煌侯瑾,善内学,语弟子曰:凉州城西,泉水当竭,有双阙起其上。至魏嘉平中,武威太守条茂,起学舍,筑阙于此泉。太守填水,造起门楼,与学阙相望。根源徙发,重导于斯,故有灵渊之名也。泽水又东北流迳马成东,━━城即休屠县之故城也。本匈奴休屠王都。━━谓之马城河,又东北与横水合,水出姑臧城下,武威郡凉州治。《地理民风记》曰: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曰凉州,以其金行,地盘寒凉故也。迁于冀,晋徙治此。王隐《晋书》曰:凉州有龙形,故曰卧龙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本匈奴所筑也。及张氏之世居也,又增筑四城,箱各千步。东城殖园果,命曰讲武场,北城殖园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宫殿。中城内作四时宫,随节游幸,并旧城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门。大缮宫殿观阁,采绮妆饰,拟中夏也。其水侧城北流,注马城河,河水又东北,清涧水入焉,俗亦谓之为五涧水也。水出姑臧城东,而西北流注马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