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高进有这个气力能压下古北寨的局面,二来关爷感觉高进是个重恩德的人,别的高进固然申明不显,可也入了杜文焕这位老爷的眼,说不准今后能有大出息,以是关爷才这般看重高进。
关爷资格虽老,也得杜家父子看重,可他毕竟老了,等回到骆驼城养老,用不了多久谁还把他当回事,为了两个不成器的儿子考虑,关爷才决定把古北寨交给高进领受。
大明朝的边镇,将门蓄养仆人的民风自开朝时就有,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官军精华尽丧,边地将门养仆人抵抗北虏更是蔚然成风。
和关爷说过话后,高进走到杜铁牛身边,塞了袋银钱畴昔,杜铁牛动手一沉,本来还绷着的脸顿时笑了起来,这高二郎上道够风雅,这起码得有小三十两。
马背上,关爷看着堡寨里百姓扶老携幼相送,不由唏嘘道,暮年间他跟着老太爷出关杀鞑子,也曾见过这等场面,并且十倍百倍于此,只是这些年倒是好久未曾见到了。
天还未亮,木兰就起来,带着英娘几人,烧水热锅,整治吃食。
一碗面条下肚,浑身暖洋洋的关爷看向木兰,高家的事情,他都清楚,这个木兰是高进的梯己人,只是出身不好,他要和高进结善缘,天然莫过于把木兰收做义女,如许两家结成姻亲,倒也不愁高进今后不照顾他的儿孙。
“行了,你们先走吧,我们这边一会儿自有人来策应。”
高进看着四周一圈脸上都不如何佩服的火伴们沉声说道,因而世人都沉默下来,两百对一千,还是火落赤这类鞑子里的大部,他们那点战绩还真不敷和人家比。
“今厥后骆驼城,高兄弟记得来寻我喝酒!”
看到高进返来,王斗忍不住上前道,他本来觉得和杜铁牛都是爱听书的,聊起来投机,可哪想到本身问他些闲事的时候,这黑炭头便顾摆布而言他,语焉不详了,到最后只是和他闲扯些甚么关二哥的青龙偃月刀到底有多重的废话。
甚么时候回河口堡,不是高进说了算,而是要等杜文焕这位总兵大人何时大胜鞑子,向关内报功,他才气带着河口堡的那批官军光亮正大的回堡寨里去。
“关爷,还是等策应的人到了,我们再走不迟。”
高府大门前,陈升杨大眼等人都已返来,风俗木兰弄的吃食后,他们都不肯在家里滋扰阿娘们夙起做饭,很多人都是摸黑就从村里解缆赶返来的。
和关爷道别后,目送对方分开,高进才转头朝火伴们道,“那位杜百总但是总兵大人的亲信,他那队仆人也不是浅显骑马仆人,乃是专门冲阵的铁甲人,有这等候遇没甚么好希奇的。”
“全赖关爷提携。”
到了厥后,卫所官军名存实亡,朝廷要用兵,反倒是以募兵为主,仆人便堂而皇之地成了营兵主力。最后连朝廷都弄了“在营仆人”的项目,乃至还拨下粮饷扶养边地将门家中的仆人,想让这些只知将主不知朝廷的仆人能尽忠朝廷。
出了堡寨,人群方才散去,高进他们策马而走,直到出了河口堡三座墩堡,到关墙脚下处方自停下。
杜铁牛他们脱了甲胄堆放上车,另骑了驮马赶路,至于他们带来的战马,自有专门的马奴照看,看到杜铁牛他们这副大爷做派,王斗等人瞧得也是目瞪口呆。
街道上,堡寨里的百姓拖家携口地跟在马队前面,他们都晓得高进带着伴当是给大师挡灾去的,这出关和鞑子兵戈不是闹着玩,是以都来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