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注释】
【译文】
临沅县有廖氏,世老寿。后移居,子孙辄残折①。别人居其故居,复累世寿。乃知是宅所为,不知何故。疑井水赤,乃掘井摆布,得前人埋丹砂数十斛;丹汁入井,是以饮水而得寿。
【译文】
空桑这个处所,现在叫做孔窦,在鲁国南山的山洞里。洞窟内里有一对山石,像桓楹一样直立在那边,高达数丈,鲁国人在这里歌舞祭奠。洞里没有水,但每到祭奠的时候,洒扫祷告,便会有清澈的泉水从山石间溢出,充足祭奠活动利用。祭奠结束,泉水就自行停止。这类灵验,至今仍然存在。
马邑
①挹:舀。
焦尾琴
由拳县,秦时长水县也。始皇时儿歌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妪闻之,朝朝往窥。门将欲縳之。妪言其故。后门将以犬血涂门,妪见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没县。主簿令干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鱼?”干曰:“明府亦作鱼。”遂沦为湖。
巨灵劈华山
【译文】
樊口的东面有座樊山。如果气候干旱,就放火烧山,当即有大雨。至今常常很灵验。
东汉灵帝时,陈留郡的蔡邕,因为多次上书表述本身的政见,违背了天子的旨意,加上遭到得宠寺人的仇恨,担忧要遭到毒害,因而就逃亡江河湖海,远远跑到了吴郡、会稽郡。他到吴郡时,有个吴郡人烧桐木来做饭,蔡邕听到火势爆裂的声音,说:“这是块好木料啊!”因而要求把桐木给他,他把这段桐木削制成琴,公然弹出了美好动听的音乐。因为琴的尾部都已经烧焦,因此把它取名为“焦尾琴”。
太华山和少华山,本来是一座山,它们正对着黄河,黄河水颠末这里时只能绕道而流。黄河之神巨灵,用手劈开山的上部,用脚蹬开山的下部,使这座山分红两座,以便河水流过。现在到华山上去旁观河伯的指模,那手指、手掌的形状都还存在着;巨灵的足迹在首阳山下,到现在也还保存着。畴昔张衡写了篇《西京赋》,赋里说:“巨灵啊力量很大,高山上有他的手掌,他的足迹留在远方,他劈山开路,使曲折的河水直流旷达”,就是指的这件事。
汉武帝把南岳衡山的祭奠改到庐江郡灊县的霍山上,那座山上没有水。庙里有四只镬,能够盛四十斛水。到祭奠的时候,镬老是会本身灌满水,充足祭奠利用,祭奠结束后镬内就空了。灰尘树叶,没有甚么能弄脏它的。祭奠一共停止了五十年,每年祭奠四次。厥后每年改成祭奠三次,一只镬就自行坏了。
泰山澧泉
空桑之地,今名为孔窦,在鲁南山之穴。外有双石,如桓楹起立,高数丈。鲁人弦歌祭奠。穴中无水,每当祭时,洒扫以告,辄有清泉自石间出,足以周事。既已,泉亦止。其验至今存焉。
蔡邕曾经来到柯亭,那边的人用竹子做屋椽。蔡邕昂首打量,说:“真是些好竹子啊!”便拿它做成了笛子,这笛子吹奏起来音色宏亮。有一种传言,说蔡邕对吴郡的人说:“我畴昔曾经路子会稽郡高迁亭,瞥见那边的屋子,东面那间第十六根竹椽能够用来做笛。”拿下来做成笛子,公然能吹出奇特的音乐。
江东馀腹
【译文】
【译文】
【译文】
由拳县,是秦朝时的长水县。秦始皇时,有儿歌唱道:“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个老妇人听到歌谣后,就每天到城门那边悄悄旁观。守城的将吏要抓她,因而老妇人就说出了偷看的启事。厥后,守城将吏将狗血涂在城门上。老妇人看到城门上有血,就跑开了。一天,俄然涨大水,县城即将被淹没。县里的主簿忙派主管府吏去陈述县令。县令问道:“你如何俄然变成了鱼的模样了?”府吏说:“大人,您也变成鱼的模样了!”就如许,这个县沦陷成了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