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莞尔:“豫章王虽不在,可奴婢听闻宁寿县主还在雒阳打理王府之事。”
长公主不明以是:“你何意?”
“十万?”长公主皱眉,想了想,忽而面色一变,“你是说……秦王?”
桓府这般大队人马, 一看就是来头不小,无人敢惹,路上天然也不会像我来时那样碰到山贼匪贼。
长公主道:“如你所言,天下宗室多矣,却可乞助何人?”
长公主的脸上暴露希翼之色,半晌,却道:“可他是皇后的人,就算我去找他,他如何肯助我?他既是如此妄图名利之人,又怎保他不会去皇前面前卖了我?”
“别人?何人?”长公主道。
“可一旦到了这一步,圣上又将置于何地?”
长公主点头:“此言甚是。可皇后箭在弦上,必不会听我劝谏干停止步,如之何如?”
才踏入太后寝殿, 一股浓厚的药味便劈面而来。宫人们来交常常, 脚步轻得听不到, 皆愁云暗澹。
“你是说,太后?”
长公主神采沉了沉,道:“如此,你有何计议?”
我应下,施礼退去。
我说:“公主有所不知,贾勉暴亡之事,实与蔡敏无关。彼时寺人篡权,与贾勉等重臣争斗甚烈,此事乃是有报酬撤除贾勉,偷将贾勉的药掉了包,却嫁祸给了蔡敏。这般祸事非同小可,蔡氏族人亦今后谨言慎行,为免事端,再不敢用此药。”
我浅笑:“公主可知,公子此番也去了淮南,助奴婢拜祭先祖?”
我说:“圣上倚重豫章王,自有其事理,而豫章王看似脆弱,实则很有所算计。荀氏当权时,豫章王与荀尚同为辅政大臣,自是被荀尚视为首患,若轻举妄动,于事无益。皇后亦然。豫章王身在雒阳,空有高位浮名,一举一动皆在监督之下,便是有救国之志亦力不从心。且豫章王有了兵马,自是比困在雒阳对公主有效。皇后对豫章王的打压,不逊于荀氏。豫章王就算出售公主投奔皇后,皇后也不会予其多少好处,让他在皇后与圣上之间择选,孰优孰劣,他必是心知肚明。”
长公主公然神采变了变,道:“那须很多少阳气”
“皇后说荀氏毒害陛下时,曾提及太医蔡允元,说此人广知毒物,公主可还记得。”
长公主点头,却皱眉道:“圣上对豫章王如此倚重,方入朝便以高官加身,岂料一旦有事,他亦与别人普透明哲保身,任由荀氏反叛。现在皇后图谋不轨,他又退得更快,将大事交与他,我甚为不放心。且你安知豫章王不会将我卖了?”
“他?”长公主不觉得然,“他那般惜命之人,已经被逼得去官就国,恐怕不会应许。”
我说:“圣上虽可治,但皇后把握禁军大权。她杀了太子、荀氏和谢氏,孤注一掷,本已十拿九稳。圣上一旦醒转,他们必是自知大难临头,难保不会做出弑君之事。”
长公主和沈延、杨氏都守在榻旁, 神采焦炙。
长公主沉吟半晌,又道:“如你所言,豫章王将国中兵马调来,可就算进得雒阳,还须得入宫城,难道要先大战一场?”
那风寒较畴前更加凶悍,且反几次复,总不见好。太后的身材由此衰弱下去,畴前的旧疾也跟着复建议来,烧热不竭,复苏过来也总说这里痛那边痛,非常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