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太太周氏听了点下头,又昂首往房中世人看了看,转头对柳惠说道:“惠儿,你娘干甚么去了,这用饭的时候了,也老没见着她。去,让人去看看,找了她来,我们一起去用饭。”
柳张氏看周老太太已经做出了决定,只怕是再难回旋了。如果想让族里的其别人也反对此事,只怕,她的儿子还不敷分量把持。如果让她家老头子出面,只怕也难……但是这事就如许定了?就如许眼睁睁的看着那么大笔家,当都落到石氏手中不成。
七老太太惊呼一声,问道:“哎哟!这屋子不是没有住吗,元郎一家可都住在草屋子里呢,干甚么吃力粉这个屋子呀。没的干放着,不是费钱不是。再说他们可不余裕,也没这个余钱呀。”
柳张氏急了,听着她们的话,一脸的牵强笑容。见她们说着已经自做主张的在分屋子了,忍不住说道:“三婶婶,您那小孙子好似十岁都不到,如何这么早就要给他说亲了,是不是太早了些。我家贤哥儿,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我们都不焦急,您这着的哪门子急啊。”
“不幸的,也不知你那书白痴爹是如何想的。把妻儿带着在外刻苦,吃,吃不好、穿,穿不好。瞧瞧这小手,这伤口一个连着一个。你疼不疼啊,啊,孩子。”
这时,柳娘子走了出去。
柳惠没见着母亲,也想去看看。听了二老叔祖母的话,当即站起家来,就要去找。被周氏拉住。
七老太太也无法地叹口气。拉了柳娘子起家,便不再说甚么了。
八老太太听到这话,欣喜的站起来,难掩脸上的高兴。只听二老太太又说道:“承武家的阿谁小孙子,我看还不错,我去和承武的说说,看能不能把小月牙儿过继到老九的名下,如果这事也能成了,就派人去把老九家的接返来。她那样年青,恰是好时候,不要把工夫虚度在了那边。让她好好的哺育小月牙儿,等孩子长大了,就是她纳福的时候了。”
二老太太周氏说着:“你看看你,也是一把的年纪了,还是如许不稳沉。我看了,你还是应当多在佛堂里多多念念佛文,多多养养性子。”她顿了下,朝石氏看眼,又扫眼在坐的众位妯娌。
“二叔祖母说这院里的花草开的好,老爷让人摆了几桌酒在花圃子里,供您老几位用。席面已经摆好了,老太太,不如请您老几位移步吧。”
“我说侄孙媳妇。元郎的孝期都过了这么久了,如何你们还不搬返来啊。我可奉告你,这屋子,但是你老公公,元郎的爷爷传给你公公,你公公又传给你们的。这屋子要在你们的手里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老祖宗的东西是要传给后代子孙的,如何到了你们手里,就如许不当个数。要不是你伯母帮你们管着,这屋子还不得败了啊,到时候你们如何对祖宗交代,如何对后代子孙交代。”
柳承武是出三服的柳家旁支亲戚,家里儿媳妇生第三个孩子时,难过死了。他那儿媳妇早宿世养的一儿一女,都已经7、八岁了,这刚出产下来的孩子是个儿子,肥大的很,寄养在别人家里,只为能赡养他,把他当作草籽命养的。如果能够让这孩子过继给老九,那九老太太就不消再守在贞德楼里挨日子了,糊口有了盼头,此人活着才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