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过是其一种表象罢了,而思惟、思惟、六识……都不是,“心”是极度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也不晓得是个甚么。
“啊啊!”心猿很烦躁地抓着脑袋,俄然又一指他,想到甚么地纵情嘲笑,手舞足蹈地上前围着他,又抓他脸,又拍他脑袋,挑衅地笑道:“来啊,来抓俺啊,来抓俺啊――”
神光一入门,就问了:“诸佛法印,可得闻乎?”那些佛法能不能清楚明白的讲一讲呢?
“不,不修这个。”谢灵运稍一想就果断地摇点头,他才不要这么修,等会真的修得心如死灰,看到甚么都不为所动,放眼全部金陵,都感觉没一个故交、没一个亲人,那还是小我吗?
佛家把炼己这一境称为“止观”恰是此意,止、观、慧,入静以后就是观,观了有所得,便是聪明。
实在不然,心是甚么?
如果是别的一个境,他能够没有修得那么快,但身处于熟谙的云龙山当中,又得了修炼《山神经》的奥妙,在体内的那座云龙山神相照应下,他很快就进入忘我状况,本身与四周统统融为一体,山就是我,我就是山,或者说无山无我,万物天然。
此法讲究全部息妄,修士于江山日月下,统统表情诸法都打成一片,六合人我,浑为一体,而心性湛然虚明,一片纯真,如许去那里有妄心来?正如诗曰:“六合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既选定了法门,谢灵运便开端悄悄地“观”了起来,看着面前的风景,去感受去相融。
不过达摩大师说的“偶然可安天然安”只是修行纲领,又如孟子说的“大人不失赤子之心”,老君说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道佛儒三家有着很多很多的法门,不说平时平常糊口中的涵养,光是动手工夫,谢灵运就晓得了十几种,发觉法,休歇法,泯心存境法,泯境用心法,泯心泯境法,存境用心法,表里全部法,表里全用法,即体即用法,透出体用法……
达摩大师只是说:“诸法法印,匪从人得。”统统的佛法大道,这些都不是从别人那求得的啊,是从本身那边证到的,是从内心获得的。
这些都是纲领,心性高强的人,如果行的是入圣之门,那必定会童心未泯,乃至整天嘻嘻哈哈,就像逊徒弟和吕祖他们的嬉闹,以是顽空师叔在证的道也确切是正道。
在这类状况下,那颗心不但安了下来,还感到非常舒爽,遭到津润的神魂也仿佛一点点地生长……但是过不了多久,那只心猿公但是至。
谢灵运不由一惊,心神明显已经非常混乱,算是失守清虚,这泼猴却没有消逝,反而更加实在……
“嘿嘿嘿,甚么是我,甚么是你,我不就是你么?”心猿抓耳挠腮、上跳下窜,又俄然张嘴嘿嘿大笑,话音未落就蓦地出招,抓了一把猴毛扔过来,每一根猴毛都是一个动机,这些无数的狼藉邪念突然化成无数的幻景,纷至沓来,又这又那!
好处确是多多,但“心猿意马”不是那么轻易击败的,火龙真人在《参同契》中说“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心猿”是一只恶劣猴子,整天在内心跳来跳去,搅乱心神,非常凶悍;“意马”是一匹千里快马,平时寻不到,一旦有妄念生起,它就窜出来,难以拴住。
泯境用心法也不好,心是存了,却“心不着境”,对境无境,对物无物,见到甚么都感觉是虚幻,“不与万法为侣,不与诸尘作对”,那今后再无赏山景赏美人的兴趣,活着又有甚么意义?不好。用心存境法如何?表情表里共存而相对独立,内不缘外,外不入内,各不相到,自住安闲,“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固然也赏识,但你有你气象变幻,我自上我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