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冯义和只能并排坐在喜堂的右首边,劈面是恭王奕訢和庆王奕劻。
光绪略显肥胖的小脸上充满着红光,此时的他已经在不自发间放开了搀扶太后老佛爷的手,双手几次向城楼下山呼万岁的臣民们挥动,眉宇之间尽是难以压抑的得意和洋洋喜气,却还是保存了几分天子应当保存的矜持之态。
光绪道:“杨爱卿,你说说看,朕该当犒赏你甚么为好呢?”
慈禧终究开口道:“天子破格加赏,哀家也得赏些东西才是。李安达。”
杨格起家,伸手翻开第一个锦盒,内里是一本金光光辉,用薄薄的金片和细细的金线打造的一本书,封面上有雕刻精彩的三个字——金刚经。翻开一页,满是雕刻在金片上的密密麻麻的经文。黄金算得贵重却不希奇,可这雕刻的工夫,制作金片和金线的技术,可谓精美绝伦!
杨格伉俪有的趴下叩首,言称“谢主隆恩”再由冯秀若双手接过诰命。
此时的婚礼,对攀亲的两家人,对新郎官和新娘子来讲,有点纯属折磨的意义,转移角度想一想,又是极大的荣宠。
因为估计到阅兵会形成交通影响,杨冯两家的婚事免了迎亲、送亲的俗套,等杨格、冯义和从德胜门外返来,门口的吹鼓手们就锣鼓喧天的闹腾起来,数量有限的来宾们也纷至沓来,无一不是显赫之极的人物。
顺善瞅了瞅天子,见光绪回座表示了,才悠悠的拉长了调子道:“送入洞房呐!”前院的吹鼓手们又努力的吹吹打打,随即,连续串的鞭炮声响起。
杨格身为仆人,当然要满足客人,乃接过锦盒转向堂上众位高朋揭示了一圈。此时的他就是共同着皇家演一出“嘉奖功臣,收取民气”大戏的龙套小卒子,该当演好就得演好。不过,慈禧送经籍的啥意义?为何要送如此贵重的经籍给一个以武功跻身朝堂的,又与后党作对的新锐重臣?此中的含义,尚需细细揣摩。
天子赐婚,在六合君亲师、忠孝仁义的纲常下,李鸿章作为杨格的恩师、冯义和作为泰山老丈人都得靠边儿站。
喜堂正中坐了老佛爷,左边是天子,右边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前面还站了瑾妃他他拉.宁馨、香妃他他拉.瑞雪,噢,另有,皇后还牵了一个穿戴杏黄团龙袍服,年约十来岁的小男孩,名曰爱新觉罗.载沣。载沣身后站着一名长身马脸略显富态,有顶戴huā翎却身着总管寺人服色中年人,此人就是李莲英了。
杨格心道,这回慈禧是下了血本了!嗯,还得好生揣摩揣摩她究竟是何种心机?想归想,谢恩是必须的,还得恭恭敬敬、认当真真的带着冯秀若一起叩首。
“臣谢老佛爷隆恩厚赏,如此宝贝,臣受之有愧,心胸惴惴,必当视作传家之宝珍之、重之!”
再向恩师、岳父叩首以后,杨格用红huā绸带牵着改由玉秀和快意搀扶着的秀若,杨格回到东厢的正房,一屁股坐到雕huā圆凳上,解开领口的风纪扣,松了一口长气……
在被儒家理学〖道〗德观麻痹得难以自拔的国民气目中,大清国的好都是天子培养的,天恩浩大!大清国的歹则是奸臣们作的孽,天子迟早会要了奸臣们的脑袋!诚恳到麻痹的国人在方才经历过一场洗濯心灵的浸礼以后,最早想到的不是军队本身,更不是阿谁骑在白顿时的年青将领,而是感激大清国的天子为大清国带来了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