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德国火箭炮发射装配最多是10管,而喀秋莎火箭炮普通在16管以上,在火箭炮口径方面,德国更偏向于210mm,150mm和201mm口径只算是轻型火箭炮,而苏联一向以80mm、132mm为主。霍夫曼晓得,究竟证明苏联火箭炮的生长思路才是对的――火箭弹本就是概率发射、面积覆盖的兵器,硬要搞切确打击纯属自欺欺人。是以他下了明白指令,要求开辟近似于喀秋莎火箭炮的德制兵器,口径缩小、管数增加,并要能够安装在SdKfz251/1半履带装甲车上,作为团级火力援助单位。因为元首已不再忌讳仿照敌军特别是苏军兵器,设想师们很快便遵令拿出了采取150mm火箭弹的近似兵器:弹长1020毫米,推动剂装药量6。14公斤,战役部重近3公斤,炮口初速350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以上,装备弹药采取模块化体例,一次性可在7秒以内将24管火箭发射出去。霍夫曼对此很对劲,因为这类火箭炮由党卫军优先试用,便将其定名为“希姆莱管风琴”。
而被天降馅饼砸晕的阿拉道公司一下子就镇静起来了,他们斗争多年的Ar-232终究有了一个好归宿,不但意味着之前的研发投资全数能够回收,并且更有动力去完美下一代新式的、喷气式Ar-234轰炸机来――这才是他们的首要斗争目标。阿拉道公司已放出风声,要用成熟的喷气式轰炸机干掉容克的Ju-88系列目前所占有的市场。而像阿拉道公司一样不属于几个支流飞机制造商的其他飞机制造商也受这个事件鼓励,决定加大投入,现在米尔希元帅已不再主管武备出产,从Ju-52订单事件能够看出施佩尔部长没有所谓的流派之见,将来武备生长空间很大,他们只要有一款成熟的产品便能够翻身。
除女秘书们外,对元首抱怨增加的另有武备生厂商们,现在霍夫曼不太插手军队详细批示事情,这让两位参谋总长凯特尔和蔡茨勒以及各个人军群司令官大大松了口气,但他对武备产业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干预却大大加深了,这一点好几家公司都深有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