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在福建的郑芝龙具有东方最强大的海军,坐拥战船七百多艘,水陆将士八万多人,名动外洋,就连夷人闻其名尚且侧目,被授予伯爵勋位左良玉倒也没甚么好说的。但刘肇基被授予左都督、加太子少保头衔却让左良玉非常不满,乃至破口痛骂。
马士英拥戴道:“扬州危难之际,只要刘都督孤军驰援,足见其忠心,亦应当加以犒赏。”
“陛下圣明!”
马士英得报后大惊失容,急调黄得功、刘泽清二镇向西进军,讨伐左良玉的叛军,这才导致南明驻防江北的兵力空虚,被多铎率清军长驱直入,直捣扬州。
做完了决定后朱由菘感受杰出,扫了一眼脚下的四个臣子,傲视自雄:“如许一来,林镇疆应当就是扬州城职位最高的武将了吧?”
固然马士英临时失势,拥立朱由菘有功,把史可法挤兑出了南京,但史可法毕竟比他年青了十岁,本年不过才四十四岁,并且在崇祯朝官职也高于马士英。
拥立有功的江北四镇当中,黄得功被授予侯爵、左柱国的一品勋爵,并加授太子太师头衔。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三人也被别离授予太子少保或者太子少傅的头衔,并授予伯爵功劳。
固然把史可法架空出了朝廷中枢,但这个前南京兵部尚书余威犹在,马士英决不能再让他多一个干系密切的正三品武官,不然将会对本身的首辅职位构成庞大的威胁。
马士英躬身承诺,“老臣这就去让翰林院拟旨,犒赏史可法靖忠伯、刘肇基毅勇伯,林镇疆擢升广陵总兵官、授明威将军衔。”
弘光朝的五位内阁大臣当中张慎言春秋最大,本年已是六十九岁的高龄,前后历仕万历、天启、崇祯三朝,资格最老。
赏赐给史可法一个驰名无实的伯爵总比让他登上一品的官位强,马士英天然不会反对,更何况本身还顺水推舟卖了刘肇基一小我情。
此番仰仗着扬州大捷的功绩和春秋上风,将来首辅之争鹿死谁手难以预感,刘宗周、高鸿图二人天然也不会等闲获咎史可法,以是和稀泥才是最好的挑选。
左良玉的抱怨很快传到朱由菘的耳朵里,把这个驰名无实的天子吓了一跳,仓猝降旨加授左良玉为太子太傅,但还是不能让这个骄横放肆的军阀对劲,导致其与马士英、阮大铖产生了庞大的冲突。
“林镇疆功绩前所未有,统统悉听陛下定夺!”刘宗周躬身见礼。
别的,手中握有兵权的几个总兵官也都获得封赏,比方郑芝龙、刘肇基、方国安、王之仁等,要么就被封为伯爵,要么就加太子少保头衔,最次的方、王二人也挂上了镇南将军印绶。
大明朝有个怪事,武将的品级一向很高,并且比较轻易获得,比方袁崇焕、吴三桂等人都曾经登上了一品武官的高位。朱由菘即位后为了皋牢民气,更是敌手握兵权的军阀加官进爵,大肆封赏。
朱由菘点头:“该赏!史可法、刘肇基都应当加官进爵!传朕旨意,犒赏史可法‘靖忠’伯爵位,刘肇基‘毅勇伯’爵位,世袭罔替。”
除了张慎言年届七十以外,刘宗周也已经六十七岁,高鸿图六十二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只要明朝不亡,内阁将来必定是马士英与史可法两虎相争。
朱由菘即位后刘肇基自请参军效力,因为其资格显赫,朱由菘便授予其左都督、加太子少保的头衔,命他屯兵江北,帮手镇守扬州的史可法拱卫南京北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