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清朝周亮工才会在《闽小纪》中说‘闽中海错,西施舌当为神品!’李笠翁也在《闲情偶寄》中写道‘海错之至美,人所羡慕而不得食者,为闽之西施舌也!”
不过,这一根肉条中已经被我吃出了牛腰、羊臀,这些还都是原书里记录过的肉材,实在不算希奇,希奇的倒是接下来的肉材......”
“袁先生不愧是新一代随园仆人,这一手榫扣肉条的技术,不但仅要对各种肉类的特性了如指掌,还要有非常高超的雕工。
比起这类伎俩来,用肠线缝合各种食材的做法,的确就像是儿童的游戏了。”
老郭和于教员呆呆地望着周栋和袁子丹,总感受姓袁的很不刻薄,怪不得都说知识分子最难相处呢。
这道菜按说是用五种肉材,如许才合适梅花之数,不然就不能取名叫‘玉笛谁家听落梅’了;可袁子丹这类文明人又怎会被戋戋梅花之数限定住?
袁家父子现在也坐了下来,一面有滋有味地喝着古茶汤,一面浅笑看着周栋。
“中原面王就是中原面王,不过周兄弟不该只能看出我连接各种肉材的体例吧?
“用木工榫眼扣木的体例,连接分歧的肉类,这份心机恐怕就连金老先生也没想到吧?”
周栋又咬断了一根肉条,将截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还特别转换角度,让老郭和于教员能够看得更加清楚。
以袁子丹的平静,也不由当场色变,那位‘袁公子’吃惊地望着周栋,他但是晓得这根肉条中的西施舌烹调是多么之难、用料又是多么之偏,说是父亲为周栋挖的大坑也涓滴不为过,成果就被人家几口吃出来了?
这也就算了,要一口咬在榫接的位置上,展露截面,让内行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这得是多么活络的舌头和牙齿才气做到?
袁子丹既然亲身脱手,那天然要比金老先生笔下的黄蓉更加高超,毕竟他是真正的顶级大厨,可比金老先生这个内行强多了。
“高超!”
此中以羊羔臀和牛腰肉最嫩,山麂肉、兔肉最有烂漫野趣,猪耳固然浅显,却能够包管爽利的口感,当真非常完美,如果世上真有黄老邪此人,那绝对是不亚于‘四巨擘’的美食家。
周栋将筷子上的肉条又咬下一段,在口中细细咀嚼后才道:“这一段用的食材还真是让人想不到,竟然是‘西施舌’?
周栋看了眼微微色变的袁子丹道:“牛腰肉遇热暗红,羊臀肉遇热发白,牛羊同属膻物,先生是先将它们榫扣连接起来,然后才入锅烹制,这就需求对油、火、锅、勺的掌控炉火纯青才行。
不过这也不算很难,最难的还是袁先生烹调这西施舌的伎俩,可真是妙想天开啊......”
如黄蓉所说,这道菜如果不计挨次,总计应有五五二十五种窜改,暗合梅花之数,并是以得名。
袁子丹神采一正,让他吃惊的还不是周栋前面的评价,而是周栋才吃了几根肉条罢了,竟然就能断出他是用了榫接体例连接各种肉条。
老郭和于教员看得直冒汗,好家伙,吃个肉条都这么多的讲究?
如果是小说中记录的‘玉笛谁家听落梅’,应当是用牛腰肉、山麂肉、兔肉、猪耳背、羊羔臀肉五种肉相互连接融会,以分歧的食材供应分歧口味,再加上相互融会生变,产生出诸般口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