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囡看着笔盒中排得整整齐齐的十几支标致炭笔,炭笔削得极其标致,从粗到细顺次摆列。李小囡伸手抚过一排炭笔,满足的叹了口气。
”好!“李小囡利落回声,站起来,走到长案前,拿过案上一卷透明竹纸,展开,惊奇道:“这是牛先生送返来的?”
“对,我写给牛先生的,牛先生也感觉好用得很,要写出来吗?”李小囡拉开椅子坐下,欠身拿过算盘。
“你捏得挺好,不消找别人,换个肩膀,轻点轻点!”李小囡批示着晚晴捏了一起,在采莲巷口下了车,打着呵欠出来了。
“感谢你。”李小囡谢了句,看向顾砚,“我先归去了,明天再来。”
太阳西落,李小囡理出了两本帐,累得腰酸脖子疼,站起来转着脖子扭着腰,又踢了踢腿,和门口的两个小厮道:“我先归去了,明天再来。”
“刚才我说到哪儿了?”梅姐坐在小竹椅上洗豇豆,王雨亭从井里提了桶水。
“有,我让他们教会别业的的点心房,让他们今后也能常常做给你吃。”太子笑道。
“一百两。”顾砚笑道。
顾砚看了眼太子,指了指靠窗放着的长案,“有几页数量,得请你看看。”
“我是那种人吗?”李小囡斜瞥了顾砚一眼,“不消你再给一百两,就当还你让我到你家书楼看书的情面了。全数列出来得三四天,就在这里吗?”
太子发笑。
太子看着李小囡挑了根略粗的炭笔,在熟宣上缓慢的写着十个数字标记的对应数量字,和顾砚笑道:“她的字写得如何样?”
梅姐和王雨亭接着干活说闲话。
“石滚让我一个字不要问你,你别说话,我给你捏捏。”晚晴拽着李小囡躺好,给她捏肩膀。
“嗯。”
这一天,方才哺时,李小囡就回到了采莲巷家里。
太子不测的一怔,拍着顾砚大笑道:“一百两?那你可占了大便宜了!”
“麻糬另有吗?”李小囡小意的问了句。
李小囡缓慢的写好二三十个数字标记,推到前面,先将那十来张薄到透明的竹影纸看过一遍,拿过几张熟宣纸,用镇纸压好,右手写左手翻,开端列举计算牛车前送来的那些字符数量。
梅姐正在都煮豇豆晒豇豆,王雨亭跟在梅姐身边,说着闲话帮手。
“嗯,就是二三十个标记罢了,我写出来,你们一看就懂了,用标记记数量快。”李小囡拿过一张纸,下认识的捻了下,是极好的熟宣,这类手感的熟宣贵极了。
“能,就是挺费事的。”李小囡捏着下巴,拧着眉。
那麻糬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麻糬。
太子眉毛高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