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莺撇撇嘴,不过是个二等丫环,何故得夫人信赖。
当时豆蔻已芳逝,徒留柔丝花信年。
云水居一派平和,青澜院中倒是鸡飞狗跳,乱作一团。
小丫头猛地惊醒,晃晃脑袋,羞憨地垂下头去,一脸不知所措。
“死丫头,如何还不返来!”一边踮起脚尖了望着中门,一边嘴里不住喝骂着。
二人齐齐转过甚去,便见一聪明丫头正扯了一名肩背药箱的男人超出中门,朝这边疾走。
说话间,一道脆声响起,“来了来了,秦妈妈,大夫来了。”
暮春时节,最是景好。
“金婆,大夫还没来?”,又一名四旬高低的妇人快步走了过来,“屋里不成了,血哗哗的淌,跟流水似的,整床的被褥都渗入了!”
“那夫人何不明言?”
美人点点头,柔声含笑,“好”
春日迟来,总算在尾巴上有些味道了。
收回神思,看向小丫头,却见她两眼发痴,呆呆愣愣,半点没了遇事时的机警,“巧莺?”悄悄唤了声。
秦妈妈的心也跟着拧巴成一团。
二人点点头,夫人说得在理。
“那几个丫头年纪尚幼,不免心浮气躁,怯懦畏事,点透了反而不美。何况・・・・・・”,秋云水抬眼,盯着文尝,目光之意味深长,似是要探及她的心底,珠玉白齿中挤出四个字来,“民气易变。”
秦妈妈先行走入阁房,跪伏在脚踏上,抽泣着,“夫人撑住啊,大夫来了。”说着便起家,撤下帐幕,拢了拢,仅留了一条裂缝伸出一双枯枝般泛灰的手来,随后转头朝外间喊,“大夫,快入内请脉吧。”
论及闲事,文尝敛起笑意,整肃了面庞,忧声问道,“夫人,巧莺说得不无事理,且老爷在那院子里――”说着朝东一指,“下了禁令,若此事从我们屋里传出去,恐怕来日查问起来・・・・・・”
文尝得逞大笑,美人亦忍不住双眸微眯。
秦妈妈不由得屏气凝神,一时透过裂缝打量帐内幕形,一时忐忑凝睇大夫神采,初始,只见他面露迷惑,似有不解,接着,便微微皱眉,时候越长,眉头皱得越紧,最后,两道稀眉隔着峰峦聚成了一线。
一席话讽得巧莺面红耳赤,踢着脚尖声呐蚊蝇,“姑姑不好这般说。”
“可要将徐管家昨夜弃婴的真相道出?”文尝问道。
“大夫・・・・・・究竟如何?”
一番笑闹过后,巧莺凑着无话的间隙,忙把急于所报之事说了出来,“夫人,老爷一早离府,听闻徐管家也卧病在床,眼下府中虽无人主事,但老爷辰时末下朝,最迟巳时便至府了,短短半日,可来得及?”
今岁不知何故,寒气迟迟不肯散尽。
“慢些慢些・・・・・・”,李大夫连声呼唤,但徒劳无功,还是被踉踉跄跄地拽进了主母房内。
“言过实在?”,秋云水漫不经心肠瞟去,“星火燎原,迟早罢了。一个时候确难成事,但一天,一旬,一月・・・・・・总归逃不出猜想的结局便好。”
一旁的奴婢斟了茶,雾气袅袅,茶香四溢,美人侧首望向门外,青枝初展,假山叠嶂,桃红柳绿艳阳天。
文尝昂起下巴,理直气壮,“婢子虽粗鄙鄙陋,可打小奉养夫人摆布,腆着厚颜,所见所闻便不及夫人分毫,也比旁人高上几等,书山画海也曾攀游。就婢子的陋劣见地,当真未曾有谁超出夫人的画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