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以后,江水源不由掩卷长思。
在接下来的日子,只要有空,江水源都会对比之前汇集的国粹论难质料,细心机虑那份删减稿中的每个观点,随时记录下思惟碰撞时的闪光点。偶尔他也会翻阅一下王国维、傅斯年等人的论文集,看看别人是如何写论文的。
从韩先汝家里出来,江水源怀里抱着一堆王国维、傅斯年等闻名学者的论文集,内心有种奇特的感受:明显是来向韩老先生就教书稿如何的,如何出来时却带着一堆恶补的质料?
固然对于十五岁的江水源来讲,创新知识有点困难,但起码在贰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没准儿甚么时候就生根抽芽,着花结出个果实来。要晓得帕斯卡在11岁时已经写出了关于振动与声音干系的文章,12岁时独立证了然三角形各角和即是180度,16岁时便发明了闻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
再者说,创新的事情谁说得准呢?它只和聪明与灵光一闪有关。跟春秋仿佛干系不大。
江水源回到家里,摆布无事,先拿起那本《王国维论学集》。随便翻开此中一篇《秦郡考》看了起来。要说秦郡,江水源并不陌生。他看过《史记》,内里明显白白说到始天子二十六年“分天下觉得三十六郡”,唐朝裴骃《史记集解》更是清楚列出三十六郡都是哪些,有甚么可考的呢?
由此能够想见,占有质料只是学习第一步,可否把质料用活、用出花来,然后推陈出新,这才是占有质料的底子目标。为了占有质料而占有质料,那是陆澄之类的两脚书厨!
再比如学数学,本来预习完高中课程以后感受本身很牛逼,成果葛钧天先扔了本《希尔伯特题目及研讨停顿》过来,把本身的信心打得支离破裂,又扔了本《复阐发:可视化体例》过来,让本身看完前三章。前三章刚看完,又要求看完整书。还弥补了一本《代数学引论》。
江水源感受不是书越看越薄、知识越学越多,而是书越看越厚,疑问越看越多。每次他听到数学教员在讲台上说“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都忍不住在内心弥补一句“在欧几里得多少里”(因为在罗巴契夫斯基多少里,内角和小于180度;而在黎曼多少时。内角和大于180度);每次看到国语教员在黑板上写“欧阳修”,江水源都忍不住想窜上去改成“欧阳脩”(欧阳脩本人、同期间人,一向到明朝刻书都是“欧阳脩”,“欧阳修”是明朝中叶今先人乱改的;并且“修”和“脩”字意义并不不异)。
没想到这件事情没算完,韩老先生又派给本身一个新任务,还塞了那么多本书。王国维说“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前半句话江水源没甚么太多感悟,但是后半句却深有感到。最后读《国粹概论》、《四库全书总目撮要》是为了涨姿式,感受本身眼界大开,没成想进了国粹讲谈社后,读了《十三经》、《二十四史》等,反倒感受把本身读含混了。
以此类推,本身写的《国粹论难史话》究竟多少是纯粹的质料汇编,又有多少是本身的创获呢?而这些创获中又有多少值得考虑查验呢?本来觉得从三十万字的书稿中抽出部分质料写两三篇论文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现在看来,遴选后剩下的部分可否支撑起两三篇论文真还值得大加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