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看多么桥梁。大桥五十年一遇大水而无恙,独木之桥一人得过而心惊胆战!”斌霸道。
“知之甚少!”斌霸道。
“这倒没有。不过乡野之言,汇集来有何用?”斌王反问。
“那岂不是要很大工程?”斌王问道。
“莫非乡野信息,街闻巷说,也有效?”
“社会有其规律,管理有其科学,善治者因人因事因业而设治。此中奇妙,存之于心,发之于体系,利之于规律,归根于哲学,用之于人道。
顺人道而治则事无不成,守法则而为则善无不至。”太婆道。
“如何改建?”斌王问。
“宇王动静最多,朝中重官贵臣次之,三万诸侯王略知其名,约知其地。”斌王答。
“当然有,宇王能工巧匠数不堪数,这小小修路造桥的能工巧匠天然不在话下。”斌霸道。
“第八条,大兴为民工程,夯实生长之基。”牛太婆道。
“这修路多宽多大,看环境,大道能容两辆马车通行,乡野小道仅可两人通过。”斌霸道。
“朝中普通办事之人,及其家人,各国诸候海内详情,君王可知?”牛太婆问。
“对啊!本王如何没想到呢?”斌王叹道。
“叨教,天下贩子皆来东斌,车水马龙,大王之大道可否同时八车通行而无碍?”太婆问道。
“那么大王朝庭信息,又知多少?”牛太婆问道。
“无知天下,而欲交战天下!大王以为可否?”牛太婆问。
“那就要看大王舍得不舍得?”牛太婆道。
“这却也是!本王长居夜郎之国,坐井底之地,实在常不免见地浅薄,太婆莫笑。”斌霸道。
“因人而异,如果是仆从,最想成为自在之身;如果是仆从主,有的好财帛珍宝,有的好美色才子,有的好名利双收,不一而足。”斌霸道。
“大王若能用贤若渴,让人仆从翻身成为仆从主,那不消说,普天下人才,尽归大王统统。”牛太婆赞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王欲招天下大能之才,需求有足以动天下大能之心的萝卜!”牛太婆说道。
“何为良法善治?”斌王问。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既然宇王有此能工巧匠,大王为何不招贤纳才,让他们为我东斌国所用!”牛太婆道。
“天下仆从浩繁,能工巧匠十有八九出于此中,而仆从最苦,最盼自在,大王若能承诺还其自在之身,何愁天下能工巧匠不奔驰相归?”牛太婆道。
“哦,叨教大王都做了哪些为民工程?”牛太婆问道。
斌王鼓掌道:“是啊!何不为本王所用!”
斌王不解,问:“甚么是信息工程?”
“刚才大王问那乡野信息有何用?实在是不察。”牛太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