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京口、采石二地隔江相对的是广陵和历阳,二地可谓两淮底子。北骑南下,自淮东来者,终究必趋广陵;自淮西来者,终究必趋历阳。南边有事北方,二地则是南边人力、物力的集结地,广陵足以策应山阳、盱眙,历阳足以策应钟离、寿chūn。
东晋前期,皇权旁落,门阀政治比较典范。王、庾、桓、谢等大族前后执掌朝政,几个首要的大族相互管束,又相互维系,从而使这类政出多门的局面得以保持。这类局面毛病了封建统治次序的全面建立;也毛病江南社会的全面整合,以是,东晋前期的北伐如祖逖、褚裒、殷浩、谢万、谢玄北伐时,南边社会整合程度远远不敷,管束北伐的身分很多,是以未能获得大的成绩。
南边汉人以农耕为业,其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社会的高度构造化、对水利的操纵是其社会的首要特性。其治军、用兵亦与其环境和出产、糊口体例上的特性相适应。治军以构造、次序和规律见长。汗青上的南边比较闻名的军队如北府兵、岳家军、戚家军、湘军都是以规律严明、练习有素见长。在计谋战术上,重视策画,讲究部伍阵法,长于操纵都会作为据点戍守,操纵平原地区的江河水道来进交运输。建立海军。南边对北方的主动用兵主如果在chūn夏时节。chūn夏时节,正值中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季,江河水涨,便于操纵江河水道停止人力物力的运输、投送。
对于南北对峙情势下的东南政权而言,北伐老是一面旗号,一面能够用以清算民气、整合南边社会的旗号。
京口与采石虽同扼长江渡口,但在唐之前,采石的首要xìng有过于京口。采石四周,江面较窄,京口一带,江面较宽,且京口以北,河湖密布,北骑奔走不易;采石以北,隔淮西而直面中原,敌骑奔走,轻易到达。北骑南来,趋采石较趋京口为易。故前人有言:“古来江南有事,从采石渡者十之九,从京口渡者十之一。”[注:《读史方舆记要》卷十九江南一]别的,采石撤除扼长江渡口外,还与姑孰、东梁山一道起着隔绝上游来敌。屏护建康的感化。唐今后,情势稍有窜改,一方面因为泥沙冲积,瓜洲一带江面稍稍变窄,另一方面,跟着大运河的开凿和政治重心的东移,这里是运河与长江、北方政治重心与南边经济重心联络的衔接地带,因此职位有所上升。
燕徙政权带有上述的那些上风,但燕徙政权本身又是为劲敌所逼、被迫迁徙的产品,故不免有偏安和不思进取的特xìng。汗青上,安身东南的政权多以北伐、光复中原为标语,但真正北伐胜利的却极少。安身东南的政权大多能同一江南半壁江山,与北方构成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很少能同一天下(仅明朝朱元璋为一例外),便跟燕徙政权的这类特xìng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