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故别乎?”
5.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热诚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监仓当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故行之哉?”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2.9子曰:“吾与回言整天,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来宾言也,不知其仁也。”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成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可,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成行也。”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3子曰:“能以谦逊为国乎,何有?不能以谦逊为国,如礼何?”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12子曰:“君子不器。”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敷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