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分歧科,古之道也。”
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敷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敷征也。文献不敷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3.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里仁篇第四论语目次
1、3子曰:“巧舌令色,鲜矣仁!”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2.10子曰:“视其以是,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平。”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八佾篇第三论语目次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故行之哉?”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成忍也?”
3.13天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开罪于天,无所祷也。”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可,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成行也。”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觉得谄也。”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4.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2.9子曰:“吾与回言整天,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