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砚的身材微微摇摆,阖了阖眼,定在原处好一会才哑着嗓音问:“母后,葬在了那边?”
景砚长眉微皱,走下台阶,离近了去看。
梁长喜皱着眉,偏过甚呵叱,“你们是同哪个学的端方,敢把滴着水的伞带进主子的处所?”
景砚走到他的身边,提着灯笼,乔玉抬开端,泪水盈满了眼眶,仿佛立即就要掉出来。
他想了半晌,道:“到了下头,见到母后,替孤带一句话。就说,皇恩浩大,不必再忧心孤了。”
禁卫将景砚团团围住,于一片刺目标金黄当中,拥着分开了东宫。
那冯贼指的便是冯贵妃,近年来颇受恩宠,还诞下了两位皇子,一名公主,一向属意于凤座,虎视眈眈。她父亲也是一名将军,不过上头一向有陈勋压着,功绩不显,早有牢骚,此次的事情,冯家也不晓得在里头动了多少手脚。
恰如三年前。
旨意不出所料,确切是拔除太子的。启事也不过是那么几条,说是太子景砚资质痴顽,学问不精,待人不诚,结党营私,不能身负天下万民,不堪为储,又不孝不悌,降为百姓,囚禁于太清宫,毕生不得踏出一步。
这本是前朝的事,和后宫没甚么干系,只可惜了一件事,元德帝的皇后也姓陈,便是此次谋逆的反贼之女,而景砚,就是反贼的外孙。
他从小榻上起家,身上倒是穿得整齐,是一身麻布的长袍,又随便理了理披垂的长发,走到了半开半合的窗户旁。
景砚不甚在乎,薄唇微抿,稍用力推了推,窗户完整翻开了,能瞧得清再远一些的处所。穿戴金色甲胄的皇宫禁卫严严实实地守住了东宫的各处,莫说是人,连个苍蝇都飞不出去。
一行人走到太清宫时,夏季的天都快黑了,雨却还未歇。太清宫一贯不是甚么好处所,围墙极高,足有十二尺余,上面渐渐地覆盖了三寸长的颀长铁针,以防有人攀越。除此以外,四周连一棵高树也没有,抬眼看去,如果有甚么动静,一览无余。围墙和铁针修整得很好,可砖瓦陈旧,台阶碎落,都塌了一半都无人可管。
是红着眼,冒死忍着眼泪水不敢出声的乔玉。
周明德经历过如此多的风雨,都不敢再听下去,只用眼角余光瞥着景砚的背影。景砚动也未动,跪了半响,才叩首谢旨。
周明德笑了笑,瞧着他从藐视到大的景砚,从那么小小的一团长成现在的模样,才不过十五岁,未到及冠的年龄,却要经历承担这些。
那些金黄色亮的惊人,仿佛要灼伤人眼。
景砚已不再问了,只应了一声。
这但是一辈子的事。
他们今后最好是再也不相见,如果见了……
景砚走出寝宫,陈皇后宫里的寺人总管周明德站在寝宫门外,恭敬地福了福,又轻声细语道:“娘娘的后事已包办理妥当了,殿下尽可放心了。”
终究叫乔玉破涕为笑。
那是一个夏季的夜晚,景砚从宫外进学返来,陈皇后笑意盈盈地对他说宫里新添了一个侍读,非常天真敬爱,稚气未脱,惹人喜好。
两天前,禁卫军来人将东宫的内侍宫女都发派了出去。景砚暗下嘱托周明德,把乔玉换了身小寺人的衣服,隐下身份,塞到那群宫人里头了。不过期候仓促,景砚只来得及讲了几句话,也没亲眼看到他被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