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多瘟多难,十人当中六七人死,一二者残,其幸存者,必是世代久居,交趾地处大唐最南,其卑劣程度可想而知。与李光仲出身显赫分歧,身为河东裴氏的遗孤,自小无依无靠的陈卿嗣能在这里糊口了近三十年,他的存活本身就是古迹。
天下大事,风起云涌,朝堂之大,森罗万象。但是,行走在腥风血雨中,路走多了,再大的苍茫,也会有了方向。
陈卿嗣一声痛苦呜叫,杨氏却视若不见,按着草药包在陈卿嗣背上猛蹭,口中还添油加醋道:“弟妹可好?”
陈卿嗣听此盛赞,不但不笑,反而唏嘘长叹起来,面色渐衰道:“四年前,公子重俊兵谏,府中大乱,跳梁小丑虽死,韦夫人却成赢家。不说府中,就说眼下,这三年来,武氏翅膀分崩离析,岭南各地李氏力量与武氏残党决死拼杀,仅是交州便已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若非鄙人以观海之名诱骗公子至驩州以南,单凭几百黑甲保卫,公子必定难逃此劫。”
陈卿嗣嘴角一僵:“公子,难说。”
裴氏眼中闪现出和陈卿嗣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时的模样,不由心中一阵酸楚,口中痴痴道:“国为先,家为后,水冷凝月,浓阳花愈红。”
陈卿嗣低下头,贴在李光仲耳边私语:“城中讹传,主公病死,韦夫人秘不发丧,欲立温公子为新主。”
李光仲拭干额上汗水,接过水碗,叹道:“娘子之情,山高水远,跟我着,你刻苦了。”
李光仲双手叩道:“此事还幸亏兄长神机奇谋。”
陈卿嗣还是一身深蓝色布衣,双腿跪倒在地,叩首罢了,抬开端来:“主公丧期,府中大乱,但是对公子而言,倒是大喜。”
“公子没有听到城中传言?”
李光仲住城西,陈卿嗣则住城东,从城西走向城东,这段路,陈卿嗣走了不下千遍。
陈卿嗣深表附和点了点头,解释道:“公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五年前,先主公即位,跳梁小丑晋升太尉,韦夫人上官婉儿狼狈为奸,淫乱府中,这看上去,武氏权倾一脉,韦后独揽大权,实际上,武韦并未同一,也就是说,他们虽沆瀣一气,实则各怀鬼胎。先主公无能朝政,但终归亲手归复名器,李姓子孙无不心胸感激,必定佑之,韦夫人若早早行此篡逆之举,武氏另不足力与之联袂,韦夫人借助其势,鹿死谁手尤未可知,只因天下人畏酷刑而不畏专政,惧武而不惧韦。现现在,跳梁宵小已死,府中李韦二势已不相高低,然韦夫人入府不过十数载,论根底,声望,心计,手腕,都不及当年老祖宗半分,韦夫人若敢行背叛之事,我料定,她必死。”
李光仲惊魂不决,一把打翻了水碗:“别碰我!滚!给我滚!”
望着陈卿嗣空旷眼神,李光仲恍然大悟,低头叹道:“武周掌政三十余年,朋党之乱,错综庞大,古今罕见。昔日老祖宗废唐,武氏一门,如武承嗣武三思,乘机篡位东宫;如李姓王爵者,欲归名器还唐;苛吏胆小包天,比方周兴来君臣等辈,玩弄是非;更有张宗昌张易之等辈,凭肉色蒙宠,肆无顾忌。这几十年,府中腥风血雨,大家自危,朝臣只知争权自保,早无管理天下之心,就算韦夫人死了,府中恐怕又是一片狼籍。”
凝睇着账册上一笔笔朱红勾画的款目,陈卿嗣的眼中浮出一丝怡然和满足,随之合上账册,深吁吹灭油灯,整张脸丢失在暗中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