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进入寺内,倒没推测这小小寺庙竟是别有洞天,室内无佛像,佛祖在心中,虽是阴暗枯燥,却也格外宽广,与其说这忠承寺像一个寺庙,莫不如说像一座粮仓。待马夫将几个铜箱轮番卸下,裴先生表示几人将这些铜箱运至寺中大堂便可。
文若俄然停上马,迟疑时,天涯一朵浓烈如墨的乌云垂垂挡住了月光,由北向南,往交州境内飘去,文若大喊不妙,自知大雨将至,再不快走,门路泥泞起来,更是难行。
来者身披法衣,确是位和尚,只不过月影婆娑,林雾环绕,让文若看不清那和尚脸孔。只见那和尚缓缓向文若走来,单手作礼,带路于前,随后便是一言不发。
文若本确信此人该是父亲所托的裴先生,但因晓得这箱中满载黄金,固然面前只要一人,涓滴不敢粗心,叮咛摆布几个马夫紧随身后,以防不测。
“这城门愈是安静如水,这城中愈是杀机暗伏,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恐怕大战一触即发,一旦杀声震天,城中大乱,真不知还能不能活着赶回府中。”
文若仓猝跑上前去,烛火之下,一名白发老翁正跪于两灯烛火之下,文若定眼一瞧,那人不是府上主簿陈富,又是何人?
车马又向北行了一个多时候,进入一片阵势深洼的连缀山林,谙熟车路的马夫将马缰勒紧,转过方向,驶离官路,缓缓而行。这片郁葱无底的深林并无明路可走,文若小憩半晌,不由醒来跟着马夫辨路。林中湿气很重,仿佛不像有人居住的陈迹,更别说藏匿一座不大不小的寺庙了,文若心有思疑,但天气已深,身后的官路也被淹没在茫茫林海当中。
文若一头倒在车内,呵喘连连,心想这内里究竟是甚么鬼东西,竟如此沉重,少说也有百十斤重,单凭本身一人,不管如何也没法抬起。
文若非常不解,府中马夫倒是不起戒心,进了寺庙当中,文若扣问火线才明白,本来面前这位裴先生是个聋哑人,听不见,说不出,天然不会答话。
此时,文若早已体力透支,满身湿透,靠着一壶烧酒强撑着一身寒气。文若心知,若从南门绕道回府起码要半个时候,若从东门而入,不免赶上甘锰的巡营兵士,若战事已起,身为都护快婿,本身岂另有活命的份?文若借着酒劲壮胆,直奔东城门,奇特的是,东城门大敞四开,竟无一人扼守。
文若回到长史府,更是感觉奇特,长史府仿佛也被掏空似的空无一人。城东荒废多年,人迹希少,缺了火食,文若倒是了解,为何只是一夜未归,这长史府就俄然连个活人影子都寻觅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