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故塞而避所短,移而从所仕。疏知而犯警,辨察而操僻,勇果而无礼,君子之所仇恨也。
曾子行,晏子从于郊,曰:“婴闻之: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婴贫无财,告假于君子,赠吾子以言:乘舆之轮,太山之木也,示诸檃栝,三月蒲月,为帱采,敝而不反其常。君子之檃栝,不成不谨也。慎之!兰茞槁本,渐于蜜醴,一佩易之。正君渐于香酒,可谗而得也。君子之所渐,不成不慎也。”
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
君子也者而好之,其人也;其人而不教,不祥。非君子而好之,非其人也;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也。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觉得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罢了;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罢了。
文王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至成康则案无诛已。
国法禁拾遗,恶民之串以无分得也,有夫分义,则容天下而治;无分义,则一妻一妾而乱。
多言而类,贤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言没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
知者明于事,达于数,不成以不诚事也。故曰:“君子难说,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故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天下之人,唯各特地哉,但是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言治者予三王。三王既以定法度,制礼乐而传之,有不消而改自作,何故异于变易牙之和,更师旷之律?无三王之法,天下不待亡,国不待死。
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趋矣。
君人者不成以不慎取臣,匹夫不成不慎取友。友者、以是相有也。道分歧,何故相有也?均薪施火,火就燥;高山注水,水流湿。夫类之相从也,如此其着也,以友观人,焉所疑?取和睦人,不成不慎,是德之基也。诗曰:“无将大车,维尘冥冥。”言无与小人处也。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故其行效,其立效,其置色彩、出辞气效。无留善,无宿问。
虞舜、孝己孝而亲不爱,比干、子胥忠而君不消,仲尼、颜渊知而穷于世。劫迫于暴国而无所辟之,则崇其善,扬其美,言其所长,而不称其所短也。
齐人欲伐鲁,忌卞庄子,不敢过卞。晋人欲伐卫,畏子路,不敢过蒲。
惟惟而亡者,诽也;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君子能为宝贵,不能令人必贵己;能为可用,不能令人必用己。
少不讽诵,壮非论议,虽可,未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