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十年以后,伏牛山上便有了伏牛派,教一手从少林鞭法改来的伏牛鞭法,改用了沉重的九节铁鞭。本来的五个小和尚,皆改姓了一个“耿”字,德真改叫耿烈,德远改叫耿熙,德光改叫耿照,另两人改叫耿焘耿煞,对外说他们是亲兄弟,合起来号称“伏牛五杰”。
又过了二十余年,伏牛派生长强大,“伏牛五杰”便成了“伏牛五老”。几人皆技艺高深,收徒很多。但他们心中始终记恰当初那夜的那股诡异白烟,带着青竹扁担的投宿女客,和莫名其妙不见了的辜云。他们厥后也曾派弟子查访此事,却查到了江湖上多了一名俄然申明鹊起,极擅用毒的“青竹婆婆”,姓名恰是辜云。
这少女天然就是纨素。她天明时回了洛都城内,第一件事就是洗去了易容,决定以真容来管这桩闲事。这山中白雾,则是她去药铺新配的两包药之一所造出的。只消在上风处几个山头点起一点药引,这药粉就会固结山中水汽,变成浓雾的泉源,到入夜以后,气候转寒,三人又在东侧上风的山头点起六个火堆,让药气随风漫衍,雾气就会越来越浓,不竭分散伸展。而几人背后挨着绝壁比来的一个火堆,烧的是名叫“净尘”的解药,因此独占这山崖之上毫无雾气,还是一片腐败天下。
现在耿烈传闻辜云已死,心下大震,颤声问纨素道:“辜云死了?她是如何死的?”
五人回院当中,筹议着既然未能偷来状纸,也未能杀人灭口,现在又杀了那辜云一双后代,两厢里已成死仇,这少林寺天然是呆不下去了。但若几人就如许身无技艺地逃脱,若那会使毒烟的江湖人追来,几人更加毫不成能留下性命。所幸德光常日是卖力打扫藏书阁的。几人便皆对他威胁利诱,要他次日窃出几本武功秘笈来,随他们一起逃脱。那德光连字都认得少,哪晓得甚么武功秘笈更强?次日不动声色,打扫完藏书阁,在边角的柜子里抽出几本最不起眼的,悄悄掖在怀里,锁了藏书阁的门,若无其事地向堂里乞假报了云游,出寺去了。
却本来所谓伏牛五老,本来并不姓耿。他们少年之时,都是在少林寺剃度削发的和尚,此中的耿烈、耿熙二人,当时被安排在登封县城外归属少林寺的一处禅院,卖力欢迎交租的耕户。少林寺田亩逾万亩,耕户逾千人,因属寺院,遂立下端方,每年都应由耕户家中的男人卖力送租子到寺中。恰好三十五年前,当时二十七岁的辜云,她的丈夫一病死了,后代皆还幼小,只能本身推着粮车,排在行列当中。她那年身穿重孝,一色乌黑麻衣,更衬出不凡仙颜。耿烈等小和尚,当时都恰是二十岁冒头,“血气方刚”的年龄,又兼少林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