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凡是看过成片牡丹的人,都会被那种澎湃彭湃的美感佩服。一盆或是一枝,也似是流落官方的女子,带着天生的繁华。而牡丹偏又那么官方,风俗画中有它,乡间的陪嫁,都是它。
借问汉宫谁得似。不幸飞燕倚新妆。
一日,唐玄宗携杨贵妃设席亭内,品酒,观花,赏心。乐工李龟年带着新选的梨园后辈,执了各自乐器,前来承应。一番叩拜以后,皆在一旁待命唱奏。不料玄宗却说:“且慢,本日对妃子,赏名花,焉用旧乐词?”随即令了乐工李龟年,带着他的玉花骢马,去寻李白进宫赋诗扫兴。
解释东风无穷恨,沉香亭北倚雕栏。
――《清平调*其二》
良辰美景,承平乱世,莫过如此。
牡丹花语:美满、浓情、繁华、生命、等候。(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说那李龟年奉旨飞骑,赶紧出宫,去翰林院宣召李白学士,可李白去酒坊里吃酒去了。李龟年立即拿了李白的冠袍玉带,回身至市中沿街找寻。过了好久,才闻声街边一座酒楼上,有人大声狂歌。定神一听,那人恰是李白。进了酒楼,只见那李白学士已经吃得酩酊酣醉,手中还持杯不放。李龟年上前大声说道:“奉圣旨立宣李学士至沉香亭见驾。”李白全然不睬,念着“我醉欲眠君且去”。便昏昏欲睡。见此景象,李龟年只要请人将李白扶上马背,入宫而去。到得五凤楼前,有内侍传旨。赐李白学士走马入宫。李龟年在顿时给他穿上冠带袍服,仓促忙忙走至沉香亭,才将李白扶下了马。而李白已经醉到了极致,底子不能朝拜。玄宗命人拿了紫氍毹毯,铺置于亭畔。让李白稍作憩息。厥后,杨贵妃令人取来池中之水,给李白喷面,他才醒来,微微展开眼睛,冷不丁见是御驾,立即挣扎俯伏于地奏道:“臣该万死。”玄宗遂赐座给李白,又差人去制醒酒汤。吃毕了醒酒汤,玄宗对李白说道:“本日召卿来此,别无他意。只为这牡丹花开。朕同妃子赏玩,不欲复奏旧乐,伶工停作,只待卿来作新词耳。”李白却还要喝酒,对玄宗说:“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臣妄自称为酒中仙,惟吃酒醉后,诗兴愈高愈豪。”借着酒力,李白唤来了寺人高力士为他脱去皂靴,又请杨贵妃为他磨墨。酒尽诗出,挥笔即成新诗三章,乃《清平调》三首是也。
――《清平调*其三》
亦有人不喜牡丹。不喜就是不喜,如何来看,入了眼,都是俗气。可我仍然喜好。在一首唐诗的故事里,嗅着隔空隔世的牡丹香入眠,我不想做风骚鬼,只愿梦里有花花草草由人恋,有大片的牡丹将光阴开贱,而我抱着一把尘凡中的繁华,本身深埋了,又深埋。
但是牡丹,真的是唐时花。
其一咏的是妃子,其二咏的是牡丹,其三则是合而咏之。以虚处着笔,刻其风骨。绘其神采,待落到实处时,又刚好回应其一,读来旖旎流芳,花光迷离,满口生香,太白真是仙才也。唐玄宗与杨贵妃看后,皆是欢乐赞叹得很。随即命李龟年与梨园后辈谱出新声,奏笛,伐鼓,琵琶,吹栗,牙板,合唱,入耳即醉,入心即化,又回味无穷,如临瑶池,公然好听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