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亦让人恋此人间,恋这江南。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明朝卷地东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想起梵高的杏花。与我们的江南遥不成及的杏花。他在人生的最后一年,把所绘的《杏花》作为一件礼品送给方才出世的侄子。瓦蓝色的天空,苔青色的暗影,蜿蜒的枝节,溅开乳汁普通的花瓣,开放着,含苞着,没有一点落英,泛出洁白而敛重的光。那光,是梵高一如既往的物我两忘,却承载了生射中生的意义。有些隔世,有些遗世,却让人恋世。
烈马西风塞北,杏花烟雨江南。这似是一种命定。看到杏花,总会一点也不转弯地想到江南,想到迷离的烟雨,想到那含混不明的花香与胶葛。
看一张照片,是腐败雨后的江南。凌晨,杏花连续开起来,汲取六合灵气普通的,开起来。一朵一朵,一树一树,水灵灵的,如乍染的万点胭脂,覆盖在隔水人家。泥墙,黛瓦,烟囱透出热气,丰腴的红衣女人拎着菜篮子,踩在河边蒸腾的轻雾上,篮子里的菜,翠绿得能滴出水来。全部画面,都雅得带有和顺的鬼怪气,又妖娆,又炊火,分外恍忽。
素衣莫刮风尘叹,犹及腐败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是时苏轼正在徐州为官,一样是受朝中同僚架空。但他脾气疏朗,虽有难过,但仍然能苦中作乐。读这首诗,飘飘若仙,就像喝一盏烈酒,多少力道在心头,倒是飞花似梦,光阴无声。
亦曾幼年飞扬,亦曾裘马清狂,时候如仓促的马蹄,来不及一皱眉一回顾,这悲欣交集的人生,倏忽就过了大半。实在,纵观陆游平生,莫过心头两大郁结:一悲久不见还我国土,二悲未与爱人一世相守。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首诗的题目是《月夜与客喝酒杏花下》,实足的赏心乐事,良辰美景。明月待客,杏花亦是座上宾。花影下,清风里,美酒不堪饮,那就饮了这箫音,饮了这月光。只是,月落西山,洞箫声断,筵席就要离散,实在令人忧愁,就连那些脉脉含情的杏花,也将跟着东风分开枝头,空留一地残红。
花底相逢少年。只是。在这首诗里,临安城的小楼上,听着深巷卖花声的陆游,已是几番聚散,韶华迟暮。那陌上的花钿。爱月的少年,早已如同轻飘飘的风尘,遁入了沉重又沉重的世味深处。
陆游的杏花天,与腐败相连,写得再清寂唯美,再云淡风轻,看在眼里,有前尘旧事垫底,也是彻骨哀伤的。如同一碗七滋八味茶,尝上一口,虽清冷,也苦涩。便不似苏轼的杏花那般宜醉不宜醒:
杏花有变色的特性,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跟着花瓣的伸展,色采由浓垂垂转淡,到谢落时就成乌黑一片。(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杏花的花语:少女的慕情、娇羞、迷惑。
附: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相传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十二岁即能诗文,又在饱经乱离的糊口中,深受爱国教诲的熏陶。“上马击狂胡,上马草军书”,他早早便发愤报国,但愿能亲上疆场,为光复中原一展凌云抱负。可世事难料,陆游第一次赴临安招考进士时虽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降罪了主考,名次取消。第二次插手礼部测验,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又被秦桧除名。直到秦桧身后,陆游才有机遇进入宦途。然在朝中,他一向没有获得真正的重用,还多次受人架空诬告,后又遭人弹劾被罢免回籍,直至在六十二岁时重新退隐严州。在严州任满后,陆游再次卸职归乡,不久又被召到差临安,职军火少监。次年,因上谏朝廷减轻赋税而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而后,他耐久蛰居山村,身杂农间,在记念与兴叹中,度过了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