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尤着 本喻昌 徐彬,号忠可;尤怡,号在泾。二公《金匮》之注,俱本喻嘉言。考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祯中以推举入都,卒无所就。遂专务于医,着《尚论篇》,主张过分,而《医门法律》颇能阐发《金匮》之秘旨。
肺如钟 撞则鸣 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肺体属金,譬若钟然,一外一内,皆以是撞之使鸣也。
难经出 更洋洋 洋洋,昌大也。《难经》八十一章,多阐发《内经》之旨,以补《内经》所未言,即间有与《内经》分歧者,当时去古未远,别有考据也。秦越人,号扁鹊,战国人,着《难经》。
挟水气 小龙平 柯韵伯治咳嗽,非论冬夏,不拘浅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龙汤多效。方中驱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尽其妙。盖以肺家沉寒痼冷,非麻黄大将不能捣其巢穴,群药安能见效哉。
固气脱 参附功 脱者宜固,参附汤恪守肾气,术附汤恪守脾气,耆附汤固保卫气,归附汤恪守营气。先固其气,次治其风。若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则为标本并治之法。正虚邪盛,必遵此法。
若黄土 实翘翘 粪后下血为远血,《金匮》用黄土汤。
肾水,即元阴也。元阴亏,为蒸热、咳嗽、吐血、便血、遗精、喉痛、口疮、齿牙浮动等症。
薯蓣丸 民风弭 《金匮》薯蓣丸。自注云∶治虚痨诸不敷,民风百疾。
痢门方 皆所忌 凡痢症初起即发热,非肌表有邪,即经络反面,温散而调营卫,外邪一解,痢亦松去。若概觉得热,开手即用痢门套方,多有堕入变剧者。
胃脘闭 谷食难 胃脘干枯闭小,水饮可行,食品难下。
常山入 力倍强 小柴胡汤加常山二三钱。俗云邪未净不成用常山以截之。不知常山非截邪之品,乃驱邪外出之品。仲景用其苗,名曰蜀漆。
湿热伤 赤白痢 王损庵论痢,专主湿热。其症里急后重,腹痛,欲便不便,脓血秽浊,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
启膈饮 理普通 启膈饮亦是和胃养阴之意。但此方泄肺气之郁,彼方救肾水之枯,一阴一阳,宜择用之。
寒侧重 加桂姜 加干姜、桂枝,甚者加附子、肉桂。
干血不去,则足以留新血而灌溉不周,以 虫丸为上剂。今之医辈,能梦见此二方否?
补天手 十二方 越婢汤、防己茯苓汤、越婢加白术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杏子汤、蒲灰散、 芍桂酒汤、桂枝加黄 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枳术汤、附方《外台》防己黄 汤。
不为中 名为类 中者,自外而入于内也。此三者,既非外来之风,则不成仍名为中,时贤名为类中风。
五悸痛 妙香诠 悸痛,即虚痛也。痛有作止,喜按,得食稍止,脉衰弱,宜妙香散或理中汤,加肉桂、木香主之。
闭与脱 大分歧 风善行而数变,其以是变者,亦因人之脏腑寒热为转移。其人脏腑素有郁热,则风乘火势,火借风威,而风为热风矣。其人脏腑本属虚寒,则风水相遭,寒冰彻骨,而风为北风矣。热风多见闭症,宜疏浚为先;北风多见脱症,宜温补为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