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隔纸炒研如泥,二钱二分)水一杯半,大枣十二枚,煎七分,入葶苈子服之。
方见《隔食》加麦冬三钱为君,附子一钱为使,再调入竹沥五钱,生姜汁二钱,以行经络之痰,久服自愈。
半夏 浓朴 茯苓(各三钱) 紫苏叶(一钱)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
疟疾方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钱)川芎(一钱五分) 杏仁(十三枚又一枚取三分之一)水三杯,煎一杯,温服。当小汗,薄覆脊凭几,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脸孔浮肿。
桂枝(二钱) 桃仁(十七枚,去皮尖) 大黄(四钱) 芒硝(七分) 甘草(七分)水二杯,煎八分,去滓,入硝二沸,温服。
火线止汗,是治黄汗之正病法。此方令微汗,是治黄汗之变症法。
此症是心肾不交病。上不能降,下不能升,日积月累,如铁石难破。方中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细辛、附子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高低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
苍术(一钱五分,炒) 白术 浓朴(各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 陈皮 泽泻 猪苓(各一钱五分)炙草(七分) 茯苓(四钱)加生姜五片,水三杯,煎八分服。去桂、草,以煨半熟蒜头捣为丸。陈米汤下三四钱,一日两服更妙。
巴豆(六枚,每枚分作两片) 牙皂(三钱,切) 明矾(一两)先将矾化开,却入二味搅匀,待矾枯为末,每用三分吹喉中。痰盛者灯芯汤下五分,在喉即吐,在膈即下。
八味地黄丸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腰膝有力,饮食不进,肿胀疝瘕,阳痿遗精带浊,属于元阳虚者,无不统治之。
清燥救肺汤(喻嘉言) 治燥气郁而成痨。
补中益气汤 治劳役饥饱过分,致伤元气,气虚而风中之。此类中民风中虚证,更有七气上逆,亦名誉中,宜越鞠丸之类。
麻黄人参芍药汤(东垣) 治吐血外感寒邪,内虚蕴热。
茯苓(四钱) 白术 桂枝(各二钱) 炙草(一钱五分)水二杯,煎八分服。
加味六君子汤 治中风霸道之剂。
三生饮 治北风中脏,四肢厥冷,痰涎上涌。
大黄 附子(各二钱) 细辛(一钱)水二杯,煎八分服。
补骨脂(四两,酒炒) 肉豆蔻(面煨,去油) 吴茱萸(泡) 五味(炒,各二两)用红枣五两,生姜五两,同煮。去姜,将枣去皮核捣烂为丸,如桐子大。每日五更服三钱,临卧服三钱,米汤下。加白术、附子、罂粟、人参更效。
喻嘉言治肾气不荣于舌本,加枸杞、首乌、生地、菊花、天冬、石菖蒲、元参。
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山栀 大黄 芒硝(各五分)黄芩 石膏 桔梗(各一钱) 甘草(二钱) 滑石(三钱)水二杯,加生姜三片,煎八分服。自利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涎嗽加半夏、五味。
大黄附子汤(《金匮》) 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者。
方见《亲信痛》。
泽泻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 白术(各二两) 桑白皮 紫苏 槟榔 木瓜(各一两) 大腹皮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五分)上 咀,每服一二两,水二杯,灯草三十根,煎八分,食远服。如病重者,可用药二两,又加麦冬及灯草半两,以水一斗,于沙锅内熬至一大碗。再下小锅内,煎至一钟。五更空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