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 极变迁 太阳主一身之表,司寒水之经。凡病自外来者,皆谓伤寒,非寒热之变也。变迁者,或三阳、或三阴、或寒化、或热化,及转属、归并之异。

六一散 白虎汤 六一散治统统暑症。白虎汤加人参者,以大汗不止,暑伤元气也,加苍术者,治身热足冷,以暑必挟湿也。

浊又殊 窍道别 淋出溺窍,浊出精窍。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

胃苓散 厥功宏 胃苓散暖脾、平胃、利水,为泄泻之要方。

动而得 热为殃 得于长途赤日,身热如焚,面垢,体倦,口渴,脉洪而弱。

脾肾泻 近天明 五鼓今后泻者,肾虚也。泻有定时者,土主信,脾虚也。故名脾肾泻。

经脉辨 标本歧 师云∶太阳中 发热者,病太阳而中标阳之气也。恶寒者,病太阳而得本寒之气也。身重而疼痛者,病太阳通体之经也。脉弦细芤迟者,病太阳通体之脉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者,病太阳本寒之气不得阳热之化也。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者,病太阳标阳之化不得阴液之滋也。此太阳中 ,标本经脉皆病。治当助其标本,益其经脉;若妄施汗下温针,则误矣。

达原饮 昧其由 吴又可谓病在膜原,以达原饮为方,创异说以欺人,实昧其病由也。

太阳病 旨在兹 仲师谓太阳中 ,太阳二字,大眼目也。因人俱以为热邪,故提出太阳二字以喝醒之,寒暑皆为外邪。中于阳而阳气盛,则寒亦为热;中于阳而阳气虚,则暑亦为寒。若中于阴,无分寒暑,皆为阴症。如盛暑酷热,并无寒邪,反多阴症。总之,邪当中人,随人身之六气、阴阳、真假而扭转窜改,非必伤寒为阴,中暑为阳也。

肾套谈 理脾恪 治浊只用肾家套药,不效。盖以脾主土,土病湿热下注,则小水浑浊。湿胜于热则为白浊,热胜于湿则为赤浊,湿热去则浊者清矣。

附半姜 功超轶 时医以半夏、附子坠胎不消,干姜亦疑其热而罕用之,而不知附子补命门之火以保胎,半夏和胃气以安胎,干姜暖土脏使胎易长。俗子不知。

和中气 妙转旋 调此中气,使之战役。

寒筋水 气血寻 寒疝、水疝、筋疝、气疝、血疝。

渐迟至 重桂姜 血海有寒也,宜加味四物汤,加干姜、肉桂之类;甚,加附子。

若遗精 另有设 与浊病又殊。

疝任病 归厥阴 经云∶任脉为病,外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丹溪专治厥阴者,以肝主筋,又主痛也。

杂提及 道弗彰 以上皆诸家之臆说。而先圣之道,反为之晦,若行道人,不成不熟记之,以资参谋。

胎衣阻 发笑匡 胎衣不下,宜以醋汤送发笑散三钱,即下。

消渴症 津液干 口渴不止为上消,治以人参白虎汤。食入即饥为中消,治以调胃承气汤。饮一溲一小便如膏为下消,治以肾气丸。实在皆津液干之病也,赵养葵变其法。

通圣散 两解求 仲师于太阳条,独挈解缆热不恶寒而渴为温病,是遵《内经》人伤于寒,则为热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之三说也。初时用麻杏甘石汤,在经用白虎加人参汤,入里用承气汤及阳明之茵陈蒿汤,少阴之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厥阴之白头翁汤等,皆其要药,究与瘟疫之病分歧也。瘟疫之病,皆新感乖戾之气而发,初起若兼恶寒者,邪从经络入,用人参败毒散为改正托邪法。初起若兼胸满口吐黄涎者,邪从口鼻入,用藿香正气散为辛香解秽法。唯防风通圣散面面殷勤,即初起一定内实,而方中之硝黄,别有妙用,从无陷邪之害。若读仲师书死于句下者,闻之无不咋舌,而不知其无益无弊也。

推荐阅读: 魔女玩转异能学院     帝世无双     红楼之林家大小姐     极品兵王1     闪婚之新妻吻不够     小良辰     豪门禁爱:神秘老公的头号鲜妻     当职业变成超能力     九阳极尊     宠物小精灵之龙一     [綜英美]愛因斯坦的男神     莫非符天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