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旦汤 功与匹 即桂枝汤增桂加附子,《活人》以桂枝汤加黄芩者误也。风乘火势,火借风威,灼筋而成痉,宜竹叶汤。若数日之久,恶寒症尚在,则为北风,宜此汤。二汤为一热一寒之对子。师云∶产后风续续数旬日不解,头微痛、恶寒、不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
六法备 汗为尤 汗、吐、下、温、清、补,为治伤寒之六法。六法中唯取汗为要,以瘟疫得汗则生,不得汗则死。汗期以七日为准,如七日无汗,再俟七日以汗之。又参论中圣法,以吐之、下之、温之、清之、补之,皆以是求其汗也。详于《时方妙用》中。
医医法 脑后针 闻前辈云,医人先当医医。以一医而治千万人,不过千万人计耳。救一医便救千万人,救千万医便救天下后代无量恒河沙数人耳。余以是于医者脑后,痛下一针。
狐出入 顽麻 狐疝∶卧则入腹,立则出腹。 疝∶大如升斗,顽麻不痛。
邪传变 病日深 治之得法,无不即愈。若逆症、坏症、过经不愈之症,皆误治而至也。
食不入 火堪畏 王太仆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
伤暑症 动静商 夏月伤暑分动静者,说本东垣。
疝气第十九
小儿第二十四
前饮投 精愈涸 水愈利而肾愈虚矣。
静阴象 动阳宣 癫者笑哭无时,说话无序,其人常静。狂者唾骂不避亲疏,其人常动。
和中气 妙转旋 调此中气,使之战役。
兼郁结 清闲长 郁气伤肝,思虑伤脾,宜加味清闲散。
二阳病 治多端 劳伤荣卫,渐郁而为热者,炙甘草汤可用,喻嘉言清燥汤即此汤变甘温为甘寒之用也。热气蒸胸者,人参白虎汤可用,《金匮》麦门冬汤即此汤变甘寒而为甘平之用也。消谷大坚者,麻仁丸加甘草、人参、当归可用,妙在滋液当中攻其坚也。盖坚则不能消水,如以水投石,水去而石自如也。消症属火,内郁之火本足以消水,所饮之水本足以济渴。只缘胃中坚燥,全不受水之浸润,转从炽热之势,急走膀胱,故小便愈数而愈坚,愈坚而愈消矣。此论本喻嘉言,最精。
饮水风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材疼重,谓之溢饮。注∶即今之风水、水肿症也。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注∶今之停饮喘满不得卧症也。又支饮,偏而不中正也。
补贵当 方而圆 虚则补之。合上为六法。曰方而圆者,言一部《伤寒论》满是活法。
杂病门 还熟读 《金匮》云∶妇人之病,以因虚、积冷、结气六字为纲,至末段谓千变万端,总出于阴阳真假。而独以弦紧为言者,以经阻之始,大抵属寒,气结则为弦,寒甚则为紧,以此为主,而参之兼脉可也。
千古秘 理蕴深 喻嘉言通禅理,后得异人所授,独得千古之秘。胡卣臣曰∶习幼科者,能谦虚体味,便可免乎殃咎,若骇为异说,则不法无极矣。
若瘟疫 治相侔 四时不正之气,及方土异气,病患秽气,感而成病,则为瘟疫。虽有从经络入、从口鼻入之分,而见证亦以六经为据,与伤寒同。
补和攻 视强弱 宜补、宜攻、宜和,视乎病情,亦视乎人之本体强弱而施治也。
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