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饮投 精愈涸 水愈利而肾愈虚矣。

真武汤 水归壑 方中以茯苓之淡以导之,白术之燥以制之,生姜之辛以行之,白芍之苦以泄之,得附子本经之药,领之以归其壑。

二陈尚 九味寻 人皆曰二陈汤为发汗安稳之剂,而不知茯苓之渗,半夏之涩,皆能留邪生热,变成谵语、不便等症。人皆曰九味羌活汤视麻桂二汤较妥,而不知太阳病重,须防侵入少阴。此方中有芩、地之苦寒,服之不汗,恐苦寒堕入少阴,变成脉沉细但欲寐之症;服之得汗,恐苦寒戕伐肾阳,阳虚不能内固,变成遂漏不止之症。时医喜用此方,其亦知此方之流弊,害人匪浅也。

渐早至 药宜凉 血海有热也,宜加味四物汤,加续断、地榆、黄芩、黄连之类。

三症本 厥阴愆 以上治法,时医惯用而不效者,未知其本在于厥阴也。厥阴属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厥阴之气逆,则诸气皆逆。气逆则火发,火发则风生。风生则挟木势而害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痰成必归迸入心,为以上诸症。

小柴胡 首特笔 怀胎以桂枝汤为第一方,产后以小柴胡汤为第一方,即此是法。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产妇郁冒、脉微小、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者,以小柴胡汤主之。

六经法 有真传 太阳寒水,其经主表,编中备发汗诸法。阳明燥金,其经主里,编中备攻里诸法。少阳相火,其经居表里之界,所谓阳枢也,编中备和解诸法。太阴湿土,纯阴而主寒,编中备温补诸法。少阴君火,标本寒热分歧,所谓阴枢也,编中寒热二法并立。厥阴风木,木中有火而主热,编中备清火诸法。虽太阳亦有里症,阳明亦有表症,太阴亦有热症,厥阴亦有寒症,而大纲却不在此也。

二阳病 治多端 劳伤荣卫,渐郁而为热者,炙甘草汤可用,喻嘉言清燥汤即此汤变甘温为甘寒之用也。热气蒸胸者,人参白虎汤可用,《金匮》麦门冬汤即此汤变甘寒而为甘平之用也。消谷大坚者,麻仁丸加甘草、人参、当归可用,妙在滋液当中攻其坚也。盖坚则不能消水,如以水投石,水去而石自如也。消症属火,内郁之火本足以消水,所饮之水本足以济渴。只缘胃中坚燥,全不受水之浸润,转从炽热之势,急走膀胱,故小便愈数而愈坚,愈坚而愈消矣。此论本喻嘉言,最精。

《金匮》云∶人得民风以发展。此一语最精,风即气也。人在风中而不见风,犹鱼在水中而不见水,鼻息出入,瞬息离风即死。但风静即为养人之微风,风动即为杀人之邪风。若大人当中风,小儿之惊风、卒倒、搐掣、角弓反张、目上视、口流涎,皆风动之象,即气之乖也。医者宜化邪风为微风,即以是除邪气而改正气。闽中市医,遇小儿诸病及惊痫危症,以蓖麻子、巴豆、南星、莱菔子、全蝎、大黄、急性子、皂角为末。加樗皮、冰片、麝香。以麻油或白蜜,或姜、葱汁调。敷于囟门以及胸中、脐中、足心,为拔风法。秘其方以射利,十敷十死。既死而仍不归怨之者,觉得外敷之法,无妨姑试,俟未效而即去之,似不为害。而不知一敷以后,元气为其拔散,即揭去其药,而既散之气,永不能使之复聚矣。况囟门为元阳之会,胸中为宗气之宅,脐中为性命之根,足心为肾脉之本,皆不成轻动。古人以附子、海狗肾补药敷于脐中而蒸之,名医犹且戒其勿用,况大伤人之物乎?凡以保赤为心者,宜共攻此法。而又有惑于急惊、慢惊、食积之说,预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前胡、赤芍、钩藤钩、荆芥、天麻、浓朴、神曲、山查、苍术、胆星、葶苈子、萝卜子、贝母、牛黄、朱砂、天竺黄、枳壳、杏仁、石菖蒲、甘草,或合为一方,或分为二三方者,亦五十步笑百步耳。

推荐阅读: 重生为怪兽什么鬼2:兽神崛起     小明是怎么死的     数码暴君     闲唐     无以替代     皇后在位手册     都市之最强败家神豪     明月照大江     每个剧本穿一遍     [综]政治系女子     萌宠vs魔神[快穿]     撩妻上瘾:夫人你别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