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凉施 毋固必 攻有大承气汤,凉有竹皮大丸、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云∶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又云∶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又云∶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读此,则知丹溪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余以末治之说,为大谬也。
茴香料 着医林 三层茴香丸治久疝,虽三十年之久,大如栲栳,皆可消逝。
白散方 窥秘钥 《三因》白散之妙,喻嘉言解之甚详。见于《医门法律・中风门》
五苓散 加减斟 《别录》以此方加川楝子、木通、橘核、木香,通治诸疝。
阴阳证 二太擒 三阳独取太阳,三阴独取太阴,擒贼先擒王之手腕也。太阳阳明少阳为三阳,太阴少阴厥阴为三阴。
经闭塞 禁地黄 闭寒脉实,小腹胀痛,与二阳病为女子不月者分歧。虽四物汤为妇科所不由,而经闭及积瘀实症,宜去地黄之濡滞,恐其护蓄,血不可也。加醋炒大黄二钱、桂一钱、桃仁二钱,服五六剂。
风火动 两动抟 风与火皆属阳而主动,两动相抟,则为扭转。
若呃逆 代赭汇 代赭旋覆汤治噫气,即治呃逆。若久病呃逆,为胃气将绝,用人参一两,干姜、附子各三钱,丁香、柿蒂各一钱,可救十中之一。
肾套谈 理脾恪 治浊只用肾家套药,不效。盖以脾主土,土病湿热下注,则小水浑浊。湿胜于热则为白浊,热胜于湿则为赤浊,湿热去则浊者清矣。
前饮投 精愈涸 水愈利而肾愈虚矣。
三症本 厥阴愆 以上治法,时医惯用而不效者,未知其本在于厥阴也。厥阴属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厥阴之气逆,则诸气皆逆。气逆则火发,火发则风生。风生则挟木势而害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痰成必归迸入心,为以上诸症。
痰火亢 大黄安 寸脉滑,按之益坚者,为上实。丹溪用大黄一味,酒炒三遍为末,茶调下一二钱。
湿而热 连芩程 胃苓散加黄芩、黄连,热甚,去桂枝加葛根。
左归饮 正元丹 左归饮加肉苁蓉、川芎、细辛甚效,正元丹亦妙。
杂提及 道弗彰 以上皆诸家之臆说。而先圣之道,反为之晦,若行道人,不成不熟记之,以资参谋。
若遗精 另有设 与浊病又殊。
重阳狂 重阴癫 《内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阳旦汤 功与匹 即桂枝汤增桂加附子,《活人》以桂枝汤加黄芩者误也。风乘火势,火借风威,灼筋而成痉,宜竹叶汤。若数日之久,恶寒症尚在,则为北风,宜此汤。二汤为一热一寒之对子。师云∶产后风续续数旬日不解,头微痛、恶寒、不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
生脉散 久服康 此夏月常服之剂,非治病方也。
过此失治,则变成痉症。无汗用桂枝加葛根汤,有汗用桂枝加栝蒌根汤,此太阳而兼阳明之治也。抑或寒热来往,多呕,以桂枝汤合小柴胡汤或单用小柴胡汤,此太阳而兼少阳之治也。
少阴病 肾气寒 饮水多小便少名上消,食谷多而大便坚名食消、亦名中消,上中二消属热。唯下消症饮一溲一,中无火化,可知肾气之寒也,故用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