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钱)川芎(一钱五分) 杏仁(十三枚又一枚取三分之一)水三杯,煎一杯,温服。当小汗,薄覆脊凭几,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脸孔浮肿。
虚劳方
禹余粮丸(《三因》) 治十肿水气,脚膝肿,上气喘急,小便倒霉,但是水气,悉皆主之(许学士及丹溪皆云此方治臌胀之要药)。
二药上宣肺气,中助土气,内行水气。
小柴胡汤 统统疟病俱治。
防风 附子 天麻 枣仁(各二钱) 羚角 肉桂(各八分) 羌活 甘草(各五分)水二杯,煎八分,入竹沥五钱,姜汁二钱五分服。
风水
吴茱萸汤方见《亲信痛》。
拙着《从众录》有方论。又鬼注不去,宜虎骨、鹿茸、羚羊角、龙骨各三钱。以羊肉汤煎,入麝香少量服。取腥膻之味,引浊阴之气从阴而泄,此喻嘉言《寄意草》法也。
补中益气汤 治劳役饥饱过分,致伤元气,气虚而风中之。此类中民风中虚证,更有七气上逆,亦名誉中,宜越鞠丸之类。
紫苏子(二钱,微炒) 前胡 当归 半夏 陈皮 浓朴(各一钱) 沉香 炙草(各五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
沉香 附子(炮) 胡芦巴 肉桂(各一钱) 小茴香 补骨脂 肉豆蔻 木香 金铃子(去核,各一两) 硫黄 黑铅(与硫黄炒成砂子,各三两)上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羌活 木香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 桂心 蓬术 青皮 附子(炮) 干姜(炮) 白豆蔻(炮) 大茴香(炒) 京三棱(炮) 白蒺藜 当归(酒浸一宿,参半两)上为末,入前药拌匀,以汤浸蒸饼,捩去水,和药再杵极匀,丸如桐子大。食前温酒白汤送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最忌盐,一毫不成入口,不然发疾更甚。但试服药,即于小便内旋去,不动脏腑。病去日,日三服,兼以暖和调补气血药助之,真神方也。
大戟 芫花(炒) 甘遂(各平分,研末)用大枣十枚,水二杯,煎七分,去滓,入药方寸匕约有七分服。次早当下,未下,再一服。服后体虚,以稀粥保养。
大腹皮(酒洗) 桑白皮(生,各三钱) 云苓皮(四钱) 陈皮(三钱) 生姜皮(一钱)水三杯,煎八分,温服。上肿,宜发汗,加紫苏叶、荆芥各二钱,防风一钱,杏仁一钱五分;下肿,宜利小便,加防己二钱,木通、赤小豆各一钱三分;喘而腹胀,加生莱菔子、杏仁各二钱;小便倒霉者,为阳水,加赤小豆、防己、地肤子;小便自利者,为阴水,加白术二钱,苍术、川椒各一钱五分;热,加海蛤三钱,知母一钱五分;寒,加附子、干姜各二钱,肉桂一钱;呕逆,加半夏、生姜各二钱;腹痛,加白芍一钱,桂枝一钱,炙甘草一钱。
半夏 浓朴 茯苓(各三钱) 紫苏叶(一钱)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
一物瓜蒂汤(《金匮》)瓜蒂(二十个)水二杯,煎八分服。
水肿方
此方古人用之屡效,以其大能暖水藏也,服此丸更以调补气血药助之,不为峻也。